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李商隐诗三首》教学设计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12-11



李商隐诗三首(教案) 
李建辉 
  
教学要点: 
    1 背诵《无题二首(其一)》 
    2 进一步理解古诗中的虚实问题 
    3比较同一意象物“柳”,诗人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进而了诗作的本质的是什么。 
  
第一课时(2007年5月30日 星期三) 
内容 鉴赏《无题二首(其一)》 
步骤 
一 导入,由口头作文引入到“不同角度与虚实”的话题上来。 
简要地复习《早雁》,强调本节课学习的重点:进一步从“虚实”的角度进行鉴赏。 
二 鉴赏《无题二首(其一)》 
(一)声读,特别提示颈联的节奏。 
(二)意读,展示基本解读的文字,然后规定时间,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一联翻译原诗,让学生把译文直接写在黑板上,学生自读翻译时,教师巡视,同时提示翻译的“信、达、雅”,最后师生共同评讲写在黑板上的译文。 
可以展示教师的译文如下: 
昨夜星光闪烁,晚风习习,我们在画楼西畔的桂堂的东边相聚,今天我虽没有彩凤双飞的翅膀,但我们心里却有犀牛之角的灵异,能够感应对方的一切,做到心心相应。相聚的情景来历历在目:隔着座位松钩猜令,在美好的时刻畅饮那赏罚的美酒周身温暖,分组射覆赌酒,觥筹交错中,只觉得灯火更加明亮,而相聚的气氛也愈加浓烈。可叹的却是,听到报晓的鼓声,我就不得不要去应对官差,那骑马奔走的形状就像那被风吹得不断在空中飞旋的蓬草。 
(三)情读,展示练习一答,让学生明确虚实分析的角度: 
思考·探究一   李商隐的无题诗在情景叙写上常常打破时空次序,虚实结合。《无题二首(其一)》就是如此。请结合他的《锦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等诗,仔细体会。 
答:诗歌中“虚”,是指看不见摸不清,却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虚象和空灵的境界;而所谓的“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实事、实景。眼见身临为实,联想想象之景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由此不难理解,虚实其实是相当的概念。就《锦瑟》而言,除了第一联可以说是眼前这景外,其它都可以说是想象的;而《无题》前面两联可是说是实景,后两联是虚景。但是,换过角度,情况又未必如此。“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可以说是联想的,而第二联反而可是说是实景,可以理解成清早梦醒之后,怅然若失,思索做梦的因缘,这便联想去过去听爱人奏瑟的情景。同样《无题》中的颈联为实,女主人公清早起床梳妆时,触景生情,便联想想象了其它几联诗句的情景。如此地不确定,丰富了诗歌的美感。 
并讨论如下: 
1 四联诗按照你分析的角度,指出哪联是实,哪联是虚: 
(明确:这里至少可以两个角度来界定—— 
①是否描写还是议论按此,首联、颈联是实在画面;颔联、尾联是虚的议论抒情 
②是眼前的还是联想想象的  据此处颔联外是实,其余为虚。因为只有颔联是写“今天”的情景——立足在“画楼”触景生情,联想着“昨夜”的情景。) 
2 练习一告诉我们,李商隐的无题诗在情景叙写上常常打破时空次序,虚实结合。这所谓“打破时空次序,虚实结合”,就是说,具体到一联诗,既可以说是此时此地,又可以说在彼时彼地,既是虚写,又可以说是实写。比如第一联,既可以说回想昨夜的情景为虚写,但又可以说实写今夜重游故地:夜,还是昨天那样的夜,星星,也还是昨晚的星星,像情人闪烁的眼睛,风,也还是昨晚那样习习的风,像情人轻轻的抚摸……根据这样的分析,你能否换一种角度,界定诗句的虚实? 
(明确:最后两联,可以把它视为虚景,留在此地可以设想是女主人公,承接这颔联“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通”,把这两联视为女主人公对男主人的想象:你夜里与朋友相聚是何等开心,可是一到天明,应对官差又是多么的狼狈。这也未尝不可。) 
3 不管诗作的情景如何的理解,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是一定。那么这首究竟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呢?我们可以从最后一联具体分析。透露情感的是哪个词?“听”一词为什么不能换成“闻”?“转蓬”这个喻体物要突出主体的神秘特点? 
(明确:透露情感的词是“嗟”。“听”除了接受到讯息刺激外,还有一个“反应”就是“顺从”这个讯息。“转蓬”指在空中飘转不定的蓬草,它要突出强调主体无可奈何要听命官场差遣,毫无自主性的境地。联系全诗就不难看出诗人,前面写尽与朋友相聚的自由的快乐,正是为写这快乐时光总是那么短暂的失落惆怅,表达了诗人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 
  
第二课时(2007年5月31日 星期四) 
内容 鉴赏《贾生》《柳》 
步骤 
一导入,由口头作文引入到“同一事物因为不同的人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的话题上来。 
讲述贾谊受到汉文帝特殊的访问,君臣探讨问题亲密程度令后代文人墨客传为佳话,可是在晚唐的李商隐的眼里有会是怎样性质的事呢? 
二 声读 
1 读两遍《贾生》 
2 过渡性讲述,看得出李商隐对这件事看法很“另类”,可正是这样“另类”,他的这首诗才成为我们今天鉴赏的篇目。同样对于同一个意象物,“柳”,我们过去读过贺之章的《咏柳》,下面我们来试着背读一遍。展示—— 
咏柳 
贺之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春天的柳树高高耸立、枝叶碧绿,就像是碧玉装饰打扮起来一样。无数柳条像丝带一样低垂着。不知柳树那细长好看的叶子是谁巧手剪裁的,原来二月的春风就像剪刀一样,柳叶是它剪裁出来的啊! 
  [解释]这首诗通过描述柳树来赞美春风。作者用神奇的想象、新鲜的比喻,把绿柳比作碧玉,把柳条比作丝绦,把春风比作剪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柳树嫩绿轻柔的风采和春风化育万物的功能。读了这首诗,使人清新爽目,对春风、柳树有无比亲切的感觉。 
3 再朗读《柳》两遍。 
三意读,展示基本解读的文字,然后规定时间,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一联翻译原诗,让学生把译文直接写在黑板上,学生自读翻译时,教师巡视,同时提示翻译的“信、达、雅”,最后师生共同评讲写在黑板上的译文。 
展示附两首诗的译文—— 
《贾生》:汉文帝求贤若渴,竟然在宣室接见了曾经被放逐的臣子贾谊,贾谊的才华确实还是是那样无与伦比。可叹的是,空有了文帝挪前席位与臣子近如此投机的交谈,因为他们探讨的不是天下民生大事,而是那些虚妄的鬼神之事。 
《柳》:(柳)曾经追逐着春风,在乐游春苑的筵宴上拂袖起舞,令人整天陶醉在你那歌舞升平的好时光中。可是你将怎样愿意挨到肃杀的清秋时节,让本已染尽斜阳血色的身躯又沉浸在秋蝉凄凉的悲吟之中呢? 
四  情读,讨论如下问题: 
1诗作把文帝对待贾谊的态度写得怎样? 
(明确:诗作把文帝对贾谊态度写得很诚恳,主要通过“前席”这个细节来表现。) 
2 诗作这样写是否真的要褒扬文帝求贤若渴的精神?为什么? 
(明确:不是诗人采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先极写他迫不及待的把贾谊请来,一谈谈到半夜,甚至谈到尽兴时连君臣之礼也顾不了,可是这样交谈亲密热烈的气氛与后面点明的谈话的内容形成一个强烈的讽刺,深刻地嘲讽了文帝所谓的求贤若渴的实质。) 
3 诗最后一联“可怜”句有讽刺,那么除了讽刺汉文帝外,还有讽刺吗? 
(明确:还有讽刺,首先它借古讽今,对晚唐统治者求神拜佛只求自己长生不老,而不顾百姓死活的丑恶行径也是一种暗讽;还有对贾谊本身也是一种讽刺,不是说要入朝为官只是想要实现兼济黎民百姓的吗,为什么还会与如此昏君谈得如此投机,也许贾谊当时还情有可原;但是后来的文人墨客们把贾谊与文帝如此投契作为一种佳话流传着,恰恰流露出他们平生要实现兼济苍生的理想保护是假,想得到皇帝恩宠进而获取高位的目的才是真,因此应该说诗作对这些文人墨客的讽刺才是最深刻的。) 
4 《柳》和《贾生》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明确:都采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 
5 比较《柳》与贺之章《咏柳》写法上的不同,展示课后练习二: 
思考·探究二 李商隐《柳》是写秋日之柳,贺之章《咏柳》则是写春日之柳。试比较二诗写景抒情的特色。 
答:首先两首诗,通过柳要抒发的感情是不一样的,李诗含有身世浮沉之感,而贺诗却充满对自然的神奇的赞美之情,这便决定了两首诗在写景抒情有鲜明的特色。李诗采用了暗示象征的手法,表面写柳实际是写人,是借景抒情;另一点,它还采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先写乐景后衬哀情。贺诗写景采用新鲜灵动的比喻,又兼用设问比拟,融情于景,在一幅美丽动人的玉树碧叶的柳色柳姿装点的春景图洋溢着诗人对大自然无限崇拜热爱的感情。 
五 课堂完成练习三,展示如下: 
思考·探究三   解释下列诗句中“可怜”一词含义,并说说它与现代汉语中的“可怜”一词有何不同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可怜”是“惹人喜爱的”意思。 
昨夜闲谭梦落花,可怜月半不还家。 
“可怜”是“令人生恨的”意思。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可怜”是“值得人怜悯”的意思,与今义同。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可怜”是“令人羡慕的”的意思。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可怜”是“令人遗憾的”意思,有嘲讽意味。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李商隐诗三首》练习题
李商隐诗三首《无题二首(其一)、贾生、柳》教案4
《李商隐》专题介绍ppt课件
《李商隐诗三首》ppt课件2
《李商隐诗三首》ppt课件1
《李商隐诗三首》教案3
《李商隐诗三首》赏析
《李商隐诗三首》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