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渐》教案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10-15



  渐――丰子恺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 
  2、理解作者的人生态度,并从中获得人生启示 
  3、掌握本文所用的方法 
  4、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及写作目的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好好的打量一下自己,今年的你和去年的你有什么不同,相信大家都很容易就发现了;这个月的你和上个月的你有何不一样,也有些人还能发现;但是,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甚至这一秒的你和上一秒的你,两者之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大概就没几个人能说出一个所以然来了。然而,两者确实是有不同的,只是用我们的肉眼,看不见这些细微的不同。我们之所以察觉不到,是因为时间对我们每一个人都用了一种圆滑的手段,它就叫­­­——“渐”。回首自己的生命历程,有一种弹指一挥间的感觉,在不知不觉中,生命渐渐流逝,我们该如何对待时间的渐变,生命的渐变?读丰子恺的《渐》,是否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二、 作者简介 
  丰子恺:原名丰润、丰仁,号子恺。浙江桐乡人。1921 年留学日本,学习西画和音乐。归国后从事美术和音乐。 1924 年开始发表漫画,成为进步文学研究会会员。丰子恺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著有《子恺漫画》、《子恺画集》、《缘缘堂随笔》、《率真集》、《艺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名画巡礼》等著作。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一百八十多部。丰子恺既长于美术音乐,又工散文。他皈依佛教,一生淡泊,洁身自好。散文多为关于艺术、儿童和人生的感怀与颖悟。可分为三类:(1)探究人生和自然奥秘 (2)写儿童情趣(3)写本人生活经历和社会的炎凉世态。本文《渐》便属于第一种。 
  三、议论性散文阅读要求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此类散文的阅读,注重理解、体味和推敲,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体味作者的写作意图即文章中要表达的情、理和观点,也就是弄清楚“为什么写”;推敲作者的行文思路,既要知道是“怎么写”的。最后能对作品的感情倾向作出评价,读完作品后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要完成这些目标,必须要通读全文,理清思路,在通读过程中,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及时进行交流。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这篇课文。 
  四、课文解读,整体感知,把握思路 
  (一) 通读课文 
  (二) 生字词学习 
  纨绔(wán kù)――富贵人家子弟穿的细绢做成的裤子,泛指有钱人家子弟穿的华美衣着,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佣工 yōng   
  围炉拥衾qīn――在寒冷的日子里围着火炉,拥着暖和的被子,形容很温暖很舒适。   
  刑笞 chī――一种用鞭、杖或竹板子打的刑罚。   
  牛犊dú   
  轧 gá――(1)挤(2)结交(3)核算,查对。本文中用第(1)种意思。 
  (三) 理清全文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1、题目解读。“渐”有两个读音,可读第一声也可读第四声,读第四声时意思是“逐步、逐渐”,读第一声时意思是“浸”或“流入”。很明显,文章中的“渐”是逐渐的意思,那么,这个“渐”在文中到底指什么?作者认为这个“渐”有什么作用?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这些问题相信在我们分析完整篇课文之后,就会得到解答。 
  2、刚刚通读全文后,我们可以知道,文章围绕“渐”分别写了四部分的内容。(请同学概括,之后老师再作总结。)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列举生活中的种种现象,说明人生是由“渐”去维持的,为下文作铺垫。 
  分析: 
  (1)“使人生圆滑……也莫如‘渐’。”这里用了“圆滑”和“微妙”两个词,应该如何理解?(同学讨论后老师总结)“圆滑”在这里指像圆圈一样滑动;“微妙”则表现了“渐”变化的无声无息。这两个词都能很好的表现了“渐”的特点。 
  (2)第二句,用了排比手法,可以概说了人一生的整体变化,历经了岁月的洗礼,逐渐改变本质。 
  (3)第三句中“一年一年地……一秒一秒的渐进”,形象地突出了“渐”变过程,进一步说明时间的漫漫流逝。 
  (4)接下来几句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在这里有何作用?(能把抽象的事物写得生动形象,也能让读者更直观的看到“渐”的进程。)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人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是靠“渐”的助力,大自然也遵循这个神秘的原则。 
  分析:人生总会有一些出乎自己意料的事情发生,有时候甚至会突然得让人措手不及,但是,到最后人也总能适应这些变衰,这就是“渐”的力量。在这一部分中,作者也是用例子来说明问题。首先举了人的例子,再举大自然的例子,通过这种种例子,直观地向我们展示了“渐”这个原则。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告诉我们“渐”的作用,另外用了一个“时辰钟”的例子来说明“渐”是造物骗人的一个手段,表明“渐”的本质就是时间。 
  分析: 
  (1)在第4自然段引用了一个“抱犊跳沟”的故事,该怎样理解这个故事的深层含义呢?(证明事物已渐变而人们仍不知不觉的事实,说明“人们每日在抱了日重一日的牛而跳沟,不准停止。自己误以为是不变的,其实每日在增加其苦劳”的道理。这种手法具体通俗,如拉家常,以浅显的事例说明深奥的道理。使“渐”这种无形的时间变化方式,通过牛的不断长大——这一有形的事实而变得可以把握,让人们明白“渐”的背后所蕴含的时间概念。) 
  (2)“时辰钟”其实是时间的一个代表,进一步揭开了“渐”的问题其实是时间的问题这一真相,指出人常常受“渐”的蒙骗的原因,在于人无从把握一直在流逝着的时间,不明在自己的人生历程中所处的位置,因而难以成为明达之人。 
  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发出呼吁:人不要为“渐”所迷惑,不要为造物主所欺骗,应“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也即把握好时间的生命线,让自己拥有“大人格”、 “大人生”。  
  分析: 
  (1)“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人世间就像生活在小小的蜗牛角中,又何必为些微的小利害争论不休呢?人的一生就像石火一样,火光瞬间闪过,连一丝的痕迹也没有啊! 
  (2)“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一粒沙子可以反映整个世界,一个局部可以看出全部短暂的一瞬间也可以说是永恒。 
  (四)思考讨论 
  作者说:“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结合课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可以找出一两个你熟悉的历史人物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五、课后作业 
  1、学完这篇文章后,谈谈你们从中得到了什么样的人生启示。 
  2、我们以前学过的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也是一篇描写时间流逝的美文,那么,它跟今天学习的《渐》有什么异同的地方?课后回去思考,明天我们找个时间探讨一下。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渐》ppt课件(23页)
《渐》同步练习
《渐》ppt课件4(粤教版必修二)
《渐》教案7
《渐》教学设计6
《渐》flash课件1
丰子恺《渐》原文阅读
《渐》教学实录
《渐》ppt课件3
粤教版《渐》ppt课件2
《渐》教案5
粤教版《渐》教案4
《渐》教学设计3
《渐》ppt课件1
《渐》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