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模拟试卷 >>陕西省 >>
陕西省2007年高考模拟试题(4)
作者:朝晖1999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6-18


高2007届语文第四次模拟试题(17)
第一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漪沦/罗绮 长篙/蓬蒿  蝉蜕/脱壳   猝然/鞠躬尽瘁
B.作窠/归巢 蓊蓊郁郁/老翁  峻峭/骏马    发酵/校勘
C.踟蹰/踌躇满志 珊瑚/删减  流岚/谰言    监生/鉴定
D.跫音/琼浆 慰藉/籍贯  寥廓/开阔   伛偻/衣衫褴褛
2.下列句子中画有横线的词语的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在日中国人犯罪问题是最近两年来日本媒体对华报道中谈到最多的话题之一,有关中国人犯罪的书藉也屡见不鲜,这种对中国人犯罪的大肆渲染行为,无疑丑化了中国人的形象。
B.孤独症是一种令人废解的儿童疾病,近年来有蔓延的趋势,让许多家长一畴莫展。但专家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一定能发明根治这种疾病的有效药物,这是无可置疑的。
C.美国五角大楼制定的让特种部队直接到一些国家进行秘密军事行动的方案一经批漏,国际社会舆论哗然,美国外交和情报部门也颇有微词。
D.“恭喜你,答对了!”一语甫出,刚才还呆若木鸡的歌手马上恢复了精神,然后满面春风地鞠躬。时下热播的第十一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能享受这种待遇的人实在寥寥。
3、下列各句中,熟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各备课组在备考期间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团结合作。实践证明,墙倒众人推,我们只要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取得2007年高考的胜利。
B.时隔50年我开始了和平之旅,此次故地重游,望着眼前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不禁觉得耳目一新。
C.经济适用房凭借政策优势获得了“独一无二”的价格竞争力,而资源稀缺的特殊性也使经济适用房的销售一直是“皇帝女儿不愁嫁”。
D.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应因人施教,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针对性地去工作。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7月1日的发射不仅关系到国际空间站的未来,而且将影响美国航天计划的正常实施。
  B.专家表示,南京的城市绿化应该在保持既有特色的同时,走出用单一树种建设林阴大道的思路。
  C.由于新加坡是双语教学,为初去他国的学生做好了语言方面的准备,让学生在异国他乡不会有那么强烈的陌生感。
  D.世界杯期间电视台往往会播出一些老片应付观众,一来避开世界杯的风头,二来也降低这段“足球月”的播出成本。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人类聪明是否已到极限?
王国荣
近十几年来,由于当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一年创造的财富是20世纪初的19倍。人类是否会以此速率继续创造发明?人类是否越来越聪明?
以研究未来学著称的一个英国科研小组提出,人类大脑的进化已接近极限。也就是说,如果不借助外来因素,未来人类不会比现在的人聪明很多。这个科研小组根据他们给出的人类大脑进化数学模型分析指出:人的神经元数与神经网络规模,决定人的大脑接受、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也就是决定人的聪明程度。而人的大脑的脑容量是所有灵长类动物中最发达的。其中包括100亿到1000亿个神经元与100万亿个神经元之间的联结线路。由于直立行走,大脑处于供血的心脏的上方,限制了大脑调动全部神经元与联结线路的能力。人类目前只能使用大脑最大的信息处理能力的20%。如果超过这一极限,大脑会出现供血不足的现象。只要未来的人类直立行走的模式不变,这一情况好不到哪里去。还有科学家从人类基因的角度探讨人类聪明问题。英国伦敦精神病学会最著名的行为遗传学家罗伯特•普洛明领导的研究小组研究了智商悬殊的300多人的遗传基因。研究小组报告指出,基因对人的聪明程度与智力遗传产生很大的作用。人的聪明程度与智力遗传取决于许多不同的基因,其数目可能多达100多种。普洛明强调,基因在人类的智力方面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按照普洛明的研究成果,基因限制了未来的人类比今天的人类加速度地聪明起来。
但也有科学家不同意人类聪明已到极限的悲观主张:实验证明,人的大脑潜力无穷无尽,即使如爱因斯坦一般的旷世奇才,其大脑也只开发了20%而已,更多的人在一生中,  大脑的开发程度在10%以下。美国知名学者奥图博土说:人脑好像一个沉睡的巨人,我们均只用了不到1%的脑力。一个正常的大脑记忆容量有大约6亿本图书的知识总量,相当于一部大型电脑储存量的120万倍。如果人类发挥出其一小半潜能,就可以轻易学会40种语言,记忆整套百科全书,获12个博士学位。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人类接受信息处理能力的极大提高,会促使大脑进化出现结构性变化。人的不同区域的神经元与神经网络可能出现进一步分工以提高信息接受与处理效率,这很可能使未来的人类比今天的人类聪明得多。持乐观的学者甚至认为,今天的科学水平远未成熟,还只是处于相当幼稚的阶段。
人类聪明究竟是否已到极限?人的智力是否真像人的100米短跑速度与人的跳高高度等已近体力极限?是否必须依靠外来因素,例如植入具有聪明基因的芯片,才能在聪明程度上再做飞跃?这一大难题在21世纪是能做出满意回答的。
5.下列属于“借助外来因素”提高未来人类聪明程度的一项是 (   )
A.改变未来的人类直立行走的模式,使大脑供血更加充足。
B.加强处理信息的实践活动,使大脑进化出现结构性变化。
C.运用最新科学技术,生产可以使人类变得更加聪明的药物。
D.运用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加速人的智力开发。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英国未来学家认为神经元数量越多、神经网络规模越大的人越聪明。
B.心脏的供血能力直接制约了人的大脑接受、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
C.英国一些科学家认为,影响人类聪明程度的基因数量已经恒定,因而人类很难更加聪明。
D.美国科学家认为目前人类的大脑还只开发了一小半潜能,今后还有更大的开发潜力。
7.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根据英国未来学家的观点,既然人脑容量决定人的聪明程度,因而头部大的人会相对聪明一些。
B.在对“人类聪明究竟是否已到极限”这一问题的看法上,英美两国科学界的态度截然不同。
C.如果人类使用大脑最大的信息处理能力普遍提高到20%以上,则人类的智商将出现质的飞跃。
D.虽然在人类是否能变得更聪明的问题上存在很大争论,但整个科学界对人类个体之间所存在的聪明差异并无异议。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朱博字子元,杜陵人也。家贫,少时给事县为亭长,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是时,前将军望之子萧育、御史大夫万年子陈咸以公卿子著材知名,博皆友之矣。陈咸为御史中丞,坐漏泄省中语下狱。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咸掠治困笃,博诈得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博出狱,又变姓名,为咸验治数百,卒免咸死罪。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为郡功曹。
迁冀州刺史。博本武吏,不更文法,及为刺史行部,吏民数百人遮道自言,官寺尽满。从事白请且留此县录见诸自言者,事毕乃发,欲以观试博。博心知之,告外趣驾。既白驾办,博出就车见自言者,使从事明敕告吏民:“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欲言二千石①墨绶长吏者,使者行部还,诣治所。其民为吏所冤,及言盗贼辞讼事,各使属其部从事。”博驻车决遣,四五百人皆罢去,如神。吏民大惊。后博徐问,果老从事教民聚会。博杀此吏,州郡畏博威严。
迁琅邪太守。齐郡舒缓养名,博新视事,右曹掾史皆移病卧。博问其故,对言:“惶恐!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博奋髯抵几曰:“观齐儿欲以此为俗邪!”乃召见诸曹史书佐及县大吏,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皆斥罢诸病吏,白巾走出府门。郡中大惊。文学儒吏时有奏记称说云云,博见谓曰:“如太守汉吏,奉三尺律令以从事耳,亡奈生所言圣人道何也!且持此道归,尧、舜君出,为陈说之。”其折逆人如此。视事数年,大改其俗。
迁廷尉,职典决疑,当谳②平天下狱。博恐为官属所诬,视事,召见正监典法掾史,谓曰:“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幸有众贤,亦何忧!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掾史试与正监共撰前世决事吏议难知者数十事,持以问廷尉,得为诸君覆意之。”正监以为博苟强,意未必能然,即共条白焉。博皆召掾史,并坐而问,为平处其轻重,十中八九。官属咸服博之疏略,材过人也。每迁徙易官,所到辄出奇谲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    
【注】①二千石:指郡太守。②谳(yàn):审判定罪。
    (节选自《汉书•薛宣朱博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公卿子著材知名                 著:显著 
B.博本武吏,不更文法               更:更改
C.博心知之,告外趣驾               趣:赶快
    D.正监以为博苟强                   强:逞强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其民为吏所冤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C.亡奈生所言圣人道何也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D.廷尉本起于武吏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博性格开朗、喜爱交游。尽管出身低微,但是他刚直仗义,因此能和一些公卿子弟相识相知,并在关键时刻以他的智谋舍身救人。
B.朱博有良好的应变能力。有个狡猾的官员趁他巡视部属时煽动几百人拦道投诉,他立即斩杀了组织者,解散了投诉者,判处如神。
C.朱博打击陋习毫不客气。刚到琅邪太守任上,就免去了一批故意装病作态的官员;对一些迂腐文官所作的空洞文件也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D.朱博处事凌厉。每次升调改换官职到一个新的岗位,他常常先在下属面前展示自己的才智和威严,给他们来个“下马威”。
第II卷(共120分) 
四、(23分) 
11.翻译Ⅰ卷文言中的画线语句(10分)
(1)(3分)博诈得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分)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分)所到辄出奇谲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1)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4分)
答:                                                                                                                                                
                                                                               
                                                                               
(2)有人说三、四句将“在物之境”与“在我之情”融合无间,请以“乱”字为例作简要分析。(4分)
答:                                                                                
                                                                               
                                                                    
                                                                                                                                                       
13.填空、默写。 (5分) 
(1)请根据下列代表性作品写出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①先秦两汉时期称为      ,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②魏晋南北朝时期称为       ,如干宝的《搜神记》;③唐代称为       ,如李朝威的《柳毅传》;④宋代称为       ,如《快嘴李翠莲》;⑤明代称为       ,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⑥明、清时期称为      ,如《红楼梦》。
(2)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山相关的名句。王维《山居秋暝》一诗中动静相生、视听互衬地再现了山中幽寂环境的一联是“                   ,                 。”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中国式生命
                            王博
     精神总是要依附形体的,谈国学的精神和中国人的生命也是这样。大家都知道《四库全书》,清代乾隆年间编定的。如果我们把国学落实到一个形体上面,它就是个代表。所谓四库,就是经、史、子、集,也称四部。这四部基本上涵盖了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书籍,最重要的知识和学术。
“经、史、子、集”这四部代表的不仅仅是书籍或者知识,更是古代中国人对于生命的理解。经典是什么?就是生命的常态。经就是常,我们说“经常”,“常”就是日用伦常,就是生活中不断实践。永远不会忘记的东西,它构成了国人生命的根基。经典是生命常态,而历史则是生命的经验。我们每个人经历的事情都是有限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史书去经历自己生命中不曾经历的事情。历史是拓展生命经验的东西。子部意味是什么?子部可以让我们充分领略到生命样式的多元化,是生命多元的展现。经部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般的生活方式,诸子却给我们提供了不同的生命感觉。读儒学能使我们了解做人的伟大和快乐,读《周易》能使我们有一种顶天立地的生存感悟。读《中庸》,读《荀子》,都能使我们有一种与天地相参的感觉。而道家让你产生另一种感觉。人是什么?人在天地面前一无所有,太渺小了。不要说和天地相参了,人能够和天沾边就不错了。在儒家那里找到的是自豪感,是生命的健全,是伟大的感觉。在道家那里找到的是生命的残缺,让你觉得自己其实没有那么伟大。墨家、佛教提供的也是完全不同的生活样式。集部的诗赋是什么?是生命的内涵。生命不仅仅有道德、有理性、还有情感。我们需要宣泄自己,需要这样的知识。我们不仅仅生活在白天,也要生活在夜晚,我们需要哭泣,这是情的发泄。生命不仅是道貌岸然,也有喜怒哀乐需要调整。
 我还想从比较的角度进一步来谈一下国学的精神或者特点。从经部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中国人什么样的精神?看到圣人意识的发达和宗教意识的淡薄。中国人的经典是世俗化的经典,是来自于人的经验,而不是像《圣经》一样的神的启示。古代中国人不信上帝,信圣人。可以和经典划等号的是圣人,经典是圣人造就的。这是其一。其二,中国人即使信,也是兼收并蓄的。一个人可以同时相信三教,一个寺庙譬如安徽亳州的道德中宫,既有观音菩萨,也有太上老君,这也是宗教意识淡薄的一种表现。
从史部,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历史意识的发达。中国人从来都把历史看作生命中重要的根基,当下的根据。墨家讲三表法,第一条就是“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我们经常引经据典,但不是复古。中国人从来都是古为今用的。
 从子部,,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宽容精神的突出。古代中国人从来不是只尊崇一个经典,而把其他统统砍头。譬如东汉的王充曾经这样讲经、子关系:“知经漏者在诸子”。诸子能够起到救经之弊的作用。经、子关系体现中国文化的宽容精神。
从集部,我们可以看到对均衡生命的强调。中国人从来不认为生命是干枯的、单调的。古代人喜欢琴棋书画。琴棋书画不是专家之学,而是很多人都会的东西。因为这是生命,是均衡的生命的展现。集部要塑造培养的就是均衡的生命。
总之,在国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古代中国人的形象。一个具备了经史子集所代表的精神的人,一个有均衡生命的人就是中国人。当四部的知识在你的心里融化时,一个中国人的形象也就出现了。
14.文章第二段阐述了“四部”对中国人生命的意义,请对此作分条概括。(4分)
                                                                               
                                                                               
                                                                               
15.文章说“墨家、佛教提供的也是完全不同的生活样式”。试参照文中作者对“儒家”“道家”生活样式的阐释,对“墨家”“佛教”或者“诸子”中的其他学派的生活方式作一阐释。(任选一种)(6分)
                                                                               
                                                                               
                                                                     
                                                                        
16.作者在文中既阐述了“国学”对“经”的态度,也阐述了“西学”对“经”的态度,试比较其不同之处。(6分)
                                                                               
                                                                               
                                                                    
                                                                      
17.文章末段说:“一个具备了经史子集所代表的精神的人,一个有均衡生命的人就是中国人。”该句中的“中国人”应指怎样的人?试结合全文作具体阐释。(6分)
                                                                               
                                                                               
                                                                               
                                                                     
                                                                      
六、(15分) 
18.顺着下面几句话(出自一个中学生的习作)的思路,讲究一点幽默,续写两三句话,组成一个语意完整的语段。(6分)
中国有了不起的“吃文化”:吃蛇、吃鳖、吃猫、吃鼠,也吃河豚、吃果子狸,这总还与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关系。但也有“吃黄牌”“吃官司”……
扩句:                                                
                                                      
                                                        
19.将下面的文字概括为表明海洋重要性的两个比喻句,每句不得超过12个字。(4分)
      大约32亿年以前,原始的生命在海洋里诞生。在海洋里,这些原始生命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生存、发展,经历了亿万年的进化,逐步形成了原生生物、海绵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以至出现了鱼类这样比较高级的海洋脊椎动物。形形色色的海洋动物直接间接地依靠海洋中的“牧草”——单细胞海藻生存,成为人类副食品的重要来源。人类每年从海洋里捕获的鱼虾已达几千吨,将来每年的海洋食品可望达到两亿吨。
   比喻句一:
   比喻句二:
20.中央电视台在2005年“新闻30分”中开辟了“公德镜”专栏,用镜头记录生动鲜活的缺德行为和清新怡人的文明新风。下面是其中的几个镜头:
镜头一:乱涂鸦的现象在高校里也同样存在,这个教室的近一半课桌都存在乱涂乱画的痕迹。您瞧,有画坦克飞机的,有留言的,有写诗的,还有打草稿的。
镜头二:鲁谷社区义工李淑兰发挥自己喜欢遛弯的“特长”,从去年5月到现在,每天坚持在社区巡逻5小时,共清理小广告15000多张,成了有名的“小广告克星”。
镜头三:明明50米外就是天桥,可是很多人似乎更愿意翻栏杆过马路。坎远处那两位,可谓身手矫健;这位更是负重翻越;即便是加高的护栏,也有人决心翻越……
镜头四:红马甲志愿服务的路口已从最初的10个发展到100个,参加人数达5万人次,就连一些进京务工青年也穿上了红马甲。红马甲成了北京街头一道文明、亮丽的风景。
请你根据上面提供的几组镜头,为“公德镜”专栏拟写两句滚动字幕,以彰显主题。要求每句话不少于6个字,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
答:                                                                                     
                                                      
七、作文(60分)
21.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只狐狸失足掉到了井里,不论他如何挣扎仍没法爬上去,只好呆在那里。公山羊觉得口渴极了,来到这井边,看见狐狸在井下,便问他井水好不好喝,狐狸觉得机会来了,心中暗喜,马上镇静下来,极力赞美井水好喝,说这水是天下第一泉,清甜爽口,并劝山羊赶快下来,与他痛饮。一心只想喝水信以为真的山羊,便不假思索地跳了下去,当他咕咚咕咚痛饮完后,就不得不与狐狸一起共商上井的办法。狐狸早有准备,他狡猾地说:“我倒有一个方法。你用前脚扒在井墙上,再把角竖直了,我从你后背跳上井去,再拉你上来,我们就都得救了。”公山羊同意了他的提议,狐狸踩着他的后脚,跳到他背上,然后再从角上用力一跳,跳出了井口。狐狸上去以后,准备独自逃离。公山羊指责狐狸不信守诺言。狐狸回过头对公山羊说:“喂,朋友,你的头脑如果像你的胡须那样完美,你就不至于在没看清出口之前就盲目地跳下去。”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2007届语文第四次模拟试题(17)答题卡
第Ⅰ卷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Ⅱ卷
11题
  ① 


②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题
① 
   
   
 


   
                                                                                        
                                                                                   
13题○1


  ○2


14题




15题






16题○1

○2

17题
  

  
18题






19题

  

20题


21 作文







四模语文参考答案
1.C
2.D    A、书籍;B、费解,一筹莫展;C、披露
3、C    A比喻在失势或倒霉时,备受欺负。B听到的、看到的都跟以前不同,全是新的,这里忽略了“听”,C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指自恃某一外部条件优越而不思主观努力,用以批评因循守旧、自负的思想。 D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定的环境造就一定的人才(多含褒义)。 
4.D(A.语序不当,“不仅……而且……”两个分句的语序应调整;B.“走出……思路”搭配不当;C.介词“由于”赘余,使全句主语缺失)  
5.C    A B D三项均属“内在因素”,C项可由最后一段中“是否必须依靠外来因素,例如植入具有聪明基因的芯片,才能在聪明程度上再做飞跃?”这些表述推知
6.D    错在“美国科学家认为目前人类的大脑还只开发了一小半潜能”,原文所说“如果人类发挥出其一小半潜能,就……”,仅仅是一种假设
7.A    错在“头部大的人会相对聪明一些”,人的聪明与否与脑袋大小没有必然联系
二.(9分每小题3分)
8.B    更:经历
9.D    D项两句都是介词,译为“从”;A项,表并列/表转折;B项,代词,那些/代词,您,您的;C项,代词,怎么/副词,多么
10.B    “解散投诉者”在先,“斩杀组织者’’在后
三.(16分)
11.每题3分。关键词语每错译、漏译一处扣1分;关键词翻译正确,但句子译得不通顺,酌情扣分。
(1)朱博伪称是医生进了监狱,得以见到陈咸,完全知道了他所犯的罪。(关键词“诈”“具”“坐”)(4分)。
(2)按照先例,新太守刚刚到任,总要派遣官员慰问,表达问候之意,我们才敢起来正式去任职。(要译出“故事”“存问”“致意”等关键词)(3分)  x
(3)所到之处总是像这样来显出变幻莫测,以明确地告诉下属长官自己是不可以欺瞒的。(要补足第二分句省略部分,译出“所”字结构,调整“奇谲如此”的语序)(3分)
附文言参考译文
   朱博字子元,是杜陵人。家境贫困,年轻时在县里供职当亭长,逐渐升迁为功曹,刚直仗义,喜爱交游。当时,前将军望之子萧育、御史大夫万年子陈咸由于是公卿子弟才能显著而为人所知,朱博都和他们相友善。陈咸任御史中丞,因泄露宫禁之内的话而坐罪,被关进监狱。朱博辞去官职,偷偷地步行到廷尉府中,刺探陈咸的案子。陈咸被拷打询问,伤势很重,朱博伪称是医生进了监狱,得以见到陈成,完全知道了他所犯的罪。朱博从监狱从出来后,又改变姓名,替陈咸验证,被打了几百下①,终于免去陈咸的死罪。陈咸得以判处出狱,而朱博因为这件事名声显扬,当了郡功曹。
升任冀州刺史。朱博本来是武官,没有经历过用法令条文办事的文职,等到当了刺史巡视部属时,官吏和百姓几百人拦路自行投诉,官署都满了。从事来禀告,请求暂时留在这个县,登记会见各个自行投诉的人,事情办完了再出发,想要以此来观察试探朱博。朱博心里明白,告诉外边赶快准备车马。从事禀告说车马已经备好,朱博出来登车会见自行投诉的人,派遣从事明确地告谕官吏百姓:“想要投诉县里丞尉的,刺史不监察黄绶的官员,各人自己到郡里去。想要投诉二千石的墨绶长吏的,等使者巡视部属回来,到刺史的官署去。百姓被官吏所冤枉,以及投诉强盗小偷诉讼之事的,要到各自所属的部从事那里。”朱博停车判决发落,四五百人都离去了,如同神明。官吏百姓大为震惊。后来朱博慢慢查问,果然是一个老从事教唆百姓集会。朱博杀了这个官吏,州郡都畏惧朱博的威严。
朱博升为琅邪太守。齐郡风俗是人们都性情迟缓,以自高自大来涵养名声,朱博刚刚任职,右曹掾史都移书称在家躺着养病。朱博询问原因,回答说:“恐惧!按照先例,新太守刚刚到任,总要派遣官员慰问,表达问候之意,我们才敢起来正式去任职。”朱博气得胡须直立,拍击案桌说:“看齐郡的小子们难道想要把这作为习俗吗!”朱博于是召见各个曹史书佐和县大吏,挑选其中看起来可以任用的,发布教令让他们填补空缺。驱逐罢免各个称病的官吏,让他们戴着白布走出府署大门。郡中大为震惊。文学儒吏不时有呈交文书言事而引经据典等等,朱博看到后对他们说:“像太守是汉室官员,奉行三尺法律条令来处理事务罢了,和你们所说的圣人大道没有关系。暂且拿着你的大道回去,尧舜出现时,再为他们陈述。”他就是像这样来挫折拒绝别人。朱博任职几年,大大改变了齐郡的风俗。
朱博升任廷尉,职责是掌管解决疑难之事,主持平议天下的狱讼。朱博担心被属吏所欺骗,任职后,召见正监典法掾史,对他们说:“廷尉(我)本来是从武官出身,不通晓法律,幸而有诸位贤吏,又有什么可担忧的!然而廷尉自从治理郡县,判决狱讼以来将近二十年,单单是耳濡目染的时间也很长了,三尺法律条文,人事尽在其中。掾史试着和正监一起写出过去判决狱讼时官吏讨论难以明白的几十个案件,拿来询问廷尉,廷尉能够替你们再行臆断。”正监认为朱博只是要逞强,料想他不一定能够做到,就一起逐条陈述出来。朱博把掾史都召来,一同坐着来问难,朱博为他们判断刑罚的轻重,十个里说对了八九个。属吏都佩服朱博的干练,才能超过常人。朱博每次升调改换官职,所到之处总是像这样来显出变幻莫测,以明确地告诉下属长官自己是不可以欺瞒的。
注:①一说是陈咸被免去死罪,判以杖责数百。
12.(8分)(1)(4分)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仲春时节,雨后榕叶满庭院,让人错以为秋风扫落叶;二是自己再次被贬,仕途失意,远离故乡。心中凄迷惆怅。虽是春日,却感觉如秋天一般。(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4分)三、四两句因情感物,以物体情。一个“乱”字正是诗人此时心境的写真,莺啼本无“乱”。是诗人心绪烦乱,才觉得欢快的鸟鸣啁哳。(意思对即可)
13.
(1)寓言 笔记小说 传奇 话本 拟话本 章回小说(每格0.5分)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各1分)
五、(22分)
14.(1)“经”为中国人提供了一般的生活方式。(2)“史”拓展了中国人的生命经验。(3)“子”为中国人提供了不同的生命感觉。(4)“集”宣泄了中国人的内心情感。(4分,每点1分)
15.示例一:在墨家那里找到的是生命的硬度,让你体味生命的另一番风景——无论风吹雨打,生命之伞都可撑起一片蔚蓝的晴空。
  示例二:在佛家那里找到的是生命的超越,让你觉得自己就是众生,众生就是自己,从而心生一份宽容和仁慈。
  示例三:在兵家那里找到的是生命的智慧,让你顿生万物皆为我驱、万事均为我运的豪气。
16.(1)“国学”信圣人,“西学”信上帝。(2)“国学”在信仰上兼收并蓄,“西学”在信仰上较为单一。
17.指具备了发达的圣人意识、发达的中国历史意识、突出的中国宽容精神和有均衡生命的人。
六、(15分)
18.(6分)此题扩展后的语句要在总体上与原文前后呼应,语意连贯、完整。原句前半部分的“吃”与人体消化有关,“但”后则明显转折,写与精神有关的“吃”。注意整个语段意思的完整。答案示例一:这“吃”是“遭遇”“承受”,由身体而至精神;吃请、吃回扣,则身体精神兼而有之。中国的语言形象,也够厉害,当吃不当吃,还真要想一想。
答案示例二:最古怪的是“吃一堑,长一智”,连“堑”也讲究“吃”,你说中国人思维中有多少是不能吃的?
答案示例三:“吃一刀”“吃不消”,碰上就倒霉;“秀色可餐”人美、景美,赏心悦目,以“餐”代之,清丽可人,要译成外语,岂不吓坏我们的少男少女?
19.(4分)(1)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2)海洋是天然的牧场。
20.(5分)弘扬社会公德   倡导文明新风(拟写“公德栏“滚动字幕,宜从正面构思,最好不要从反面揭露)
七、作文(60分)
提示:这个故事说明,
(切合)
①做事要先考虑清楚事情的结果,然后再去做。
②不要盲目信任他人,要善于思考。
(符合)
③要信守诺言(讲诚信要看对象)。
④做事要三思而后行。        ⑤不要被甜言蜜语所蒙骗。
⑥山羊为什么会上当受骗?   
(基本符合)
⑦为人要诚实,不要过河拆桥。⑧不要被利欲驱使。         
⑨遇到困难,不要慌张,要等待机会。

作者EMAIL:angle1999@126.com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西游记》名著阅读(2019年河南省中考题)
古诗二首《池上》《小池》pptx课件1
《红岩》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题)
成语的运用(2021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题)
樊锦诗《古诗词中的“物流”》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题)
部编版二年级下《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
《三峡》pptx课件(16页)
任务二《准备与排练》ppt课件1
名著及课外阅读(2021年广西桂林市中考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2021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题)
《舵链》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河南省中考题)
《灯光》知识点
2021年湖北省荆门市中考作文题目及优秀范文
《名篇名句默写》(2021年上海卷高考题)
202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名句名篇默写
202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
张琰《出塞曲》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题)
《心灵的呼吸》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北京市高考题)
2021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作文题目及优秀范文:请让我来
积累与运用(2021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题)
语言积累与运用(2021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题)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表格式教案
《北冥有鱼》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题)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阅读练习及答案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练习题
《碛中作》《醉里送裴子赴镇西》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题)
语言积累与表达(2021年重庆市B卷中考题)
非连续性阅读(2021年新高考全国I卷高考题)
《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全国乙卷高考题)
陈启文《麒麟的舞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我对当今散文的一些看法》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娟《森林》阅读练习及答案
字音字形(2020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题)
2020年上海市高三二模分类汇编:古诗词
《论敬畏之心》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题)
高考文言文知识:偏义复词和兼词
“皖豫名校联盟体”2021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考试语文试卷
2021年新高考语用新题型之标点及修辞精练
作文课题之“言之有物”专题班刊(七)
浙江省金华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钱太守断鹅》阅读练习及答案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四川省广元市中考题)
补写句子(2020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题)
句子排序(2020年云南省中考题)
马克·吐温《修表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