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模拟试卷 >>陕西省 >>
陕西省2007年高考模拟试题(2)
作者:朝晖1999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6-18


高2007届语文模拟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扉页(fēi)    口头禅    间不容发(jiān)  识事务者为俊杰
    B.栈道(zhàn)   掉书袋    焚膏继晷(jiù)   磨刀不误砍柴工
    C.讣告(fù)     盖碗茶    令人咋舌(zé)    小不忍则乱大谋
    D.粗犷(guǎng)  龙门阵    解甲归田(jiě)   判官错点生死薄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最近,台湾政府有关人员企图      “一国两制”的内容,台独势力再次抬头。
  ②美国政府声称,对本•拉登恐怖组织成员的制裁一定要从严,决不     。
  ③上海苏州河北岸的公共租界在二战期间,       了数万名犹太人,上海市虹口区如今也因此被海外冠以“东方诺亚方舟”的美誉。
  ④古体诗词是中国文学长廊上最      、最独特、最具魅力的瑰宝。
    A.篡改  宽贷   收留   炫目    B.窜改  宽待   收容   眩目
    C.窜改  宽待   收留   炫目    D.篡改  宽贷   收容   眩目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高山流水,知音无限。“知音”典故中俞钟之交的内涵也许仅仅指知音难觅,惺惺惜惺惺;而管鲍之交不仅于此,还包含了知人荐才,屈已奉献,更是可贵。
B.实行导师与研究生配备互选,既加深了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相互了解,避免了“乱点鸳鸯谱”,又极大地激发了研究生导师的荣誉感和责任心。
C.现在有些青年对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洋节”津津乐道,对中国许多传统节日则一无所知,这真可谓数典忘祖。
D.你读了那么多儒家经典,应该懂得做人要正派的道理。现在这样到处刺探他人隐私,是很不道德的,古人不是说过要“目不窥园”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目前中小学复习资料的泛滥成灾,不仅使教学走上了耗时多、效率低、质量差的恶性循环之路,而且加重了学生的学业和经济负担。
B.在安理会通过关于朝鲜核试验问题的决议后,通过谈判和对话解决朝核问题仍然是各方的共识,国际社会展开了新一轮朝核问题的外交斡旋。
C.中国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有着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同样不可小视。
D.游戏中的暴力现象是一种比色情和电视暴力更具危害的社会问题,它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助长了青少年的暴力倾向和反社会人格。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汉语,我为你忧心
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托福考试成绩的高分可以一再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
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有不学汉语而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我们的后辈可能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
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
5.下列说法不能说明“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这句话的一项是(    )
A.汉语能让我们时时牢记自己的身份,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
B.汉语古老而优雅,以其独特的文化意蕴构成了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
C.汉语隽永有致,承载着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凭借它穿越漫长的历史文化隧道。
D.汉语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并且广为传播,“热”遍全球,令国人无比自豪。
6.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我们的后辈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那么,东方民族的含蓄之美就可能消失殆尽。
B.国人冷落汉语,高学历的青年出现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状况,使国人文化水平降低,国际竞争力减弱。
C.方块字横平竖直,独具韵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势必无法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D.汉语隽永有致,承载丰富。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奥妙的人,无法感受到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因此,我们书写语言要规范,用词用语要丰富多彩,语言修养要不断加强,这样才可能领略到母语独特的文化意蕴。
B.“全民学英语”的热潮过热,致使汉语备受冷落,面临危机。为了保护民族文化,我们应高度重视汉语学习,以此来抵制外语。
C.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我们可以乐观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汉语必将取代英语成为国际最通行的语言。
D.汉语历史悠久,魅力独特,在华夏民族的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它已明显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这令人叹惋。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山   之   叟
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韡,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木,移其位让焉。幕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主人惭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数日亦死。
客过而尤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迁而移之,在冬非春。故人与花常两全也。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移其非时,花之怨以死也诚宜。夫天下之荆棘藜刺,下牡丹百倍者,子不能尽怒而迁之也。牡丹之来也,未尝自言曰:‘宜重吾价,宜置吾庭,宜黜汝旧,以让吾新。’一月之间,忽予忽夺,皆子一人之为。不自怒而怒花,过矣!庭之故花未必果奇,子之仍复其处,以其犹奇于新也。当其时,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则俱不死;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然则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性果而识暗也,自恃而不谋诸人也。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
主人不能答,请具砚削牍,记之以自警焉。     
(选自袁枚《小仓山房文集》)
注:鄂:通“萼”,花蕾。 韡:音wěi,繁盛。
8.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其原,数日亦死    归:移回  
B.客过而尤之曰        过:指出过错
C.请具砚削牍       牍:书版 
D.花之怨以死也诚宜   诚:确实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以其犹奇于新也      B.  旧有数木,移其位让焉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其若是,孰能御之
C.  不自怒而怒花,过矣     D.  夫天下之荆棘藜刺,下牡丹百倍者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        夫晋,何厌之有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移植花木宜在春季,可主人却在冬季买了牡丹种在庭院里,导致其花期紊乱,不足一个月就死去了。
B.主人认为新牡丹株高蕾多,比原有的牡丹好;新牡丹死了,才知道还是原有的牡丹好,所以又把它移回了原处。
C.客人认为如果主人处理得当,旧牡丹虽被移出庭院,也可以不死,旧牡丹死了,主人不责怪自己反而怨旧牡丹,是错上加错。
D.作者以牡丹的遭遇喻指封建社会中人才的遭遇,委婉含蓄地批评了封建统治者仅凭自己的喜怒而对人才生杀予夺的社会现实。
第II卷(共120分) 
四、(23分) 
11.翻译Ⅰ卷文言中的画线语句(10分)
(1) 亡何花开,薄如蝉翼。(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小园    (清)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①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寒花,菊花。】
(1) 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 ,请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
                                                                                
                                                                               
                                                                    
                                                                                                                                                       
13.名句名篇默写(两题任选一题)。 (5分) 
(1)下面的语句,都化用了古典诗词的句子或意境,请按要求写出原句。
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浪之水,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范仲淹的泪水朦胧了苍颜白发,陆游的梦乡回荡着铁骑铮铮,苏轼的华发也不乏少年意气……
李  白:            ,            《行路难》
辛弃疾: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陆  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山相关的名句。
语文给人的审美享受,使我与王维一起,欣赏到大漠、长河的壮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也可以让我实现王羲之在俯仰之间对宇宙万物的观察(             ,            );语文又给人以人生启迪,使我懂得了陶渊明对过去与未来的思考(              ,                );还让我明白了苏轼面对长江对人类渺小的感叹(寄蜉蝣于天地,                )。学语文,使我文化品位不断提升,人格修养逐步完善。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庄周的燕子
格 致
今天的燕子,两千多年前就已飞入庄周先生的视线──看来他不仅喜欢蝴蝶。他看着围着茅屋飞进飞出的燕子,陷入了沉思:鸟都怕人,所以巢居深山或高树,以免遭到伤害;但燕子特别,它就住在人家的屋梁上,却没有人来害它。这便是处世的大智慧。
庄周的燕子直至今天还活着,仍重复着庄周时代的伎俩,未被人类识破。人类是见着什么鸟都举枪便射,却对身边萦绕的燕子视而不见;燕子叫声可谓婉转,却没人将燕子关到笼子里,以听它的叫声取乐。有许多珍禽异兽在人类的追杀中灭绝了,这也怨不得人类,实在是因为那些物种比人类还要愚蠢。
燕子智慧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距离。人类是一种你不能离他太远、又不能离他太近的动物。比如,珍禽猛兽害怕人,躲得远远的,人便结伙去深山猎捕它们:这是因为离人类太远;家禽因完全被人类豢养和左右,人便可以随便杀戮;这是因为离人类太近,近了没有了自己的家园。只有燕子看懂了人类,摸透了人类的脾气,又亲近人又不受人控制,保持着自己精神的独立,于是人便像敬神一样敬着燕子。
燕子是狡猾的动物,它控制人类的第一招就是信任。信任是对付多疑的人类的最尖锐的武器。因为人类不信任别人,一旦得到别人的信任便会受宠若惊。燕子将自己的巢和卵放到了人居住的屋檐下,显然人一抬手就可以捣坏。这是最彻底的信任,没有任何一种鸟敢于这样信任人类。于是人类感动了,像是从人海中找到了一个相知的朋友。第一招奏效以后,燕子马上又智慧地拉开了同人类的距离。它马上从同人类的亲密接触中抽身出来,落到了人类够不着的树枝上,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因为它知道,人类能容忍它把巢建在屋檐下,却未必容得了它在人类生活空间里长时间地没大没小。它绝不嬉皮笑脸地落到人家的饭桌上、手上、肩上作亲昵状。这样小心还不够,它在人类生活领域求生存,担心这样时间长了会出问题,于是,住上几个月,便举家搬迁。人类刚刚有些厌烦燕子的飞进飞出和乳燕动不动声嘶力竭的大叫,正要发作,想不到燕子就在这时知趣地搬走了。于是人的所有怒火平息了,又念起燕子的好来:你看它们不会伤害小鸡,也不啄食园子里的菜,……过了几个月,人类开始思念燕子了,燕子就在这个时候回来了。燕子巧妙地循环人类情结的起落安排自己生活的节律。
还有一种敢于亲近人的鸟是麻雀。它也将巢建在人的屋檐下,但它们的蛋被顽童任意毁坏,成鸟被大量捕杀。原因何在?其一,麻雀鬼鬼祟祟,不信任人类,却又不远离人类,这不是找死吗?它进进出出很小心,怕被人发现,这种做法激怒了人类:小小的鸟,竟敢在我的眼皮底下玩花样,你以为我是瞎子?麻雀的这种做法,极大地伤害了人类的自尊心。其二,既防着人,又不远离人,整天围着人聒噪,而且一旦住下就再也不走了,惹得人烦不胜烦。
有人将燕子比做剪刀,这是就外形说的。其实燕子从形到神都是一把锋利的刀,插入人类精神深处,游刃有余地在人的精神脉络中出神入化地游动,既不伤人类,也不让人类坚硬的骨骼碰伤自己。在不知疼痛的情况下,人类已被小小的燕子大卸了八块。
(节选自《散文选刊》)
14.作者的写作对象是“燕子”,可是在文中却多次写“珍禽猛兽”、“家禽”及“麻雀”等动物。这是什么写法?这种写法的好处又是什么?(6分)
                                                                               
                                                                               
                                                                               
15.文章开头说“这便是处世的大智慧”。请结合全文,分条陈述“大智慧”有哪些具体内容。(6分)
                                                                               
                                                                               
                                                                               
16.文章不仅以“庄周的燕子”为题,而且一开头便围绕“庄周的燕子”来展开,构思巧妙。试作简要分析。(4分)
                                                                               
                                                                               
                                                                               
17.文章表面是写“燕子”,但由物及人,字里行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请你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6分)
                                                                               
                                                                               
                                                                               
                                                                               
六、(15分) 
18.根据所给这首小诗的内容和形式仿写一段文字。(5分)   
母爱是人生的一首歌。 
责备是高音, 
呵护是低音, 
牵挂思念是母爱的主旋律。 
                                 
                                 
                                 
                                 
19.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蚯蚓体内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核甘酸、核糖嘧啶等人体养分。我们祖先早就发现蚯蚓可食。十四世纪的欧洲人喜欢把蚯蚓夹在面包里吃。当今日本菜馆里,蚯蚓被烹制成高档菜肴。我国古书上也有这样的记载。 (1)                                                     
《本草纲木》中对其疗效有详尽说明。现今,用蚯蚓制成的药品广泛用于临床的治疗。
(1)请在(1)      处填一句话,使上下文连贯(回答在10字以内)。
(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3)文中有一句话可以删去,而不会影响本段文意,这句话是:                                                                      
(将原句写在答题卷相应处)
20.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概括材料的主旨。(5分,答案不超过30个字)
几个人喝同一井里的水,有人用金杯盛着喝,有人用泥碗舀着喝,有人干脆用双手捧着喝。用金杯者觉得自己富贵了许多,用泥碗者觉得自己贫贱了许多;只有那用双手捧水喝的人痛快地说:“好解渴啊,甘甜的水!”
                                                                                      
                                                                                   
七、(60分)
21.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文。
史铁生在回复北大附中同学的一封信中写道:“……就算你北大了清华了,剑桥了哈佛了,‘诺贝尔’了,就一定是成功的人生吗?比如说,你一辈也没别人一阵子跑的远,这咋办?又比如说,你一阵子比别人一辈子跑的还远,然后又咋办呢?什么才是成功的人生?——这就算我留给各位后生高才们的问题吧。……”
请揣摩史铁生话中的含义,以“‘一阵子’与‘一辈子 ’”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
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得抄袭。






高2007届语文第二次模拟试题(13)答题卡
第Ⅰ卷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Ⅱ卷
11题
  ① 


② 


③ 


                                                                                   
12题
① 
   
   
 


   
                                                                                        
                                                                                   
13题 
(1)              ,              (2)              ,              ,
              ,                                 ,              
                                                       
14题





15题




16题






17题
  

  



18题





19题
  ⑴


  ⑵



20题



21 作文
高2007届语文第二次模拟试题(13)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C(A、事→时  B、jiù→guǐ  D、薄→簿)
2.A(窜改:指文字上的改动   篡改:不限于文字,且手段卑劣,也指曲解的意思。  宽贷:宽容;饶恕。  宽待:宽厚对待;从宽处理。  收留:把生活困难或有特殊要求的人接收下来并给予帮助。   收容:(有关的组织、机构等)收留。 炫目:(光彩)耀眼。   眩目:眼睛昏花)
3.D(A、惺惺惜惺惺:泛指性格、才能或境遇等相同的人互相爱重、同情。惺惺:指聪慧的人。B、乱点鸳鸯谱:把不能合作共事的人组织在一起或不了解实际情况而随意安排人力。C、数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D、目不窥园:汉代董仲舒专心读书,“三年目不窥园”。后用来形容埋头读书)
4.B(A、语序不当,应将“不仅”“而且”后面的内容交换顺序。c、句式杂糅,将“有着”改为“具有的”或删掉“同样不可小视”。   D、搭配不当,“助长”与“反社会人格”不搭配)
二、(9分,每小题3分)
5.D(汉语“广为传播,‘热’遍全球”,只能说明外国人对汉语的兴趣和重视,不能说明“汉语是我们真正的根”)
6.B(本项不能说明汉语“语词”表达特点及功能与“万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7.A(B、汉语和英语并非此长彼消、相互对立的关系。重视母语并不意味着要排斥外语,按照文意,两者都要兼顾。C、“汉语必将取代英语成为国际最通行的语言”说法绝对,推断无据。D、汉语“已明显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原文无据,且说法错误)
三、(9分,每小题3分)
8.B(过:拜访)
9. C(A第一个“以”是“认为”,第二个是“拿,用”。    B第一个“其”是“它们的”第二个是“如果”。   C句全都表转折,是“却,可是”之意。          D第一个“之”是助词“的”,第二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10.D(A说“移植花木宜在春季,文中说“迁而移之,在冬非春”。 B“新特丹死了,才知道还是原有的牡丹好”与文意不符。原文是“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新牡丹一开花,主人就感觉还是原有的好,不是它死后才知道的。  C“旧牡丹死了,主人不责怪自己反而怨花,是错上加错”与文意不符。文中主人对旧花始终没有“怨” )
第II卷(共120分)
11.(1)不久,花开了,花瓣薄得像蝉的翅膀。(3分) 
(2)于是主人愤愤地将它移到山上,再移到墙边,牡丹很快枯死了。(3分)
(3) 高兴了就抬举它,生气了就摧残它,主人如此喜怒无常,花的命也就断送掉了。(4分)
12.(8分)(1)(4分)“窥”。①角度巧。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巧妙突出了小园景物之富于魅力。②化静为动,以物拟人,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与王安石“两山排闼送青来”有异曲同工之妙。(每点2分)
“动”。小园中池水澄清,树木倒映其中,本是静止的,傍晚微风乍起,水中树影也随风婆娑荡漾,这样静动结合,画面更美。
“深”。深树本谓茂密的树林,从水中倒影能看出树林茂密扶苏的深浅层次,更突出了水之深、之清。(仅答出某字无赏析,不得分;答“窥”字,并赏析合理,得4分;答“动”“深”字,并赏析合理,得2分。)
(2)(4分)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贞美的意象;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白璧无瑕的象征。幽竹静立亭亭,秋菊凌霜傲放,显示出诗人的劲节高风,一片冰心。此时诗人小立于这幽竹、寒花、新月之中,他高尚的节操,澄明的胸怀,与周围景物浑融一体,一个孤清高洁的形象跃然纸上。(景物(意象)的象征意义,诗人的形象特点各2分)
13.(5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铁马冰河入梦来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渺沧海之一粟
五、(22分)
14.这是对比的写法。(2分)全文通过与“珍禽猛兽”、“家禽”及“麻雀”的对比,不仅使燕子的形象更加鲜明可感,(2分)而且将燕子“处世的大智慧”凸显了出来(2分)。
15.①利用信任,感动人类,拉近与人类的距离;(2分)②取得信任后,便又拉开与人类的距离,(1分)保持自己的独立。(1分)③循环利用人类情绪的起落安排自己的生活节律,与人类若即若离。(2分)
16.文章以“庄周的燕子”为标题及开头,让寻常普通的“燕子”涂抹上了浓郁的哲理色彩,使文章一开始就充满了庄子作品虚玄抽象的哲理(或答“奠定了文章哲理性的基调”也可),(2分)从而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同时也显示了作者知识的渊博和谋篇构思的睿智。(1分)
17.作者通过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在寻常小动物身上表现出深刻的意蕴,从鸟的生存之道折射或反映人类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2分)它似乎在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应当具有“燕子”一样的“处世大智慧”,一方面要近距离的相处,一方面又要有相应的自由与尊严、保持人格的独立等等,这才是人类社会的生存之道。(4分)
六、(15分)
18.(5分)例:
感情是人生的一部书:亲情是序言,友情是目录,爱恨恋情是感情故事的主题。 
友谊是人生的一首歌:真诚是词,信赖是曲,理解尊重是友谊的主旋律。 
19.(5分)(1)蚯蚓还有药用功能(2分)
     (2)在“人体”和“养分”之间加“必需的”一词。(2分)
     (3)“我国古书上也有这样的记载”。(1分)
20.(6分)
答案举例:只有不受外物左右,才能品尝到人生的真味,享受到生活的乐趣。(解析:面对同一井里的水,三种人,三种喝水的方式,三种不同的感觉。前两种人构成对比,尽管喝水的方式、结果不同,但实质一样,均被外物所左右,故没有品尝到水的甘甜;第三种人又与前两种人构成对比,不受外物拘束,尝到了水的甘甜。评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评分要灵活掌握,只要意思对即可,其他角度、说法,根据与材料的接近程度和合理因素,酌情给分。如下例子供阅卷、讲评参考:外物改变的是人的感受,真正的快乐源于对事物本质的追求,给5分。用最简单的方式品味山生活的本质与乐趣,给5分。不要因外物的不同而影响自己的心情,给4分。不要被世间浮华遮住了双眼,要清楚自己的目标,给3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给2分。包装要不得,给1分。精神重于物质,0分。)
七、作文(60分)

【文言文译文】
冬天,山中有位老翁挑了一株牡丹,(牡丹)有一人多高,枝条繁茂,花苞簇簇数以百计。主人对它另眼相看,出高价买了下来。怕栽在别处与这株牡丹不相称,庭院中原有几株牡丹,特地移到别处,把地方让出来。上面用锦帐遮盖,晚上点上烛火,客人来了,(主人)常指着它感到自豪。不久,花开了,花瓣薄得像蝉的翅膀,大大不如原先的那几株牡丹,于是主人愤愤地将它移到山上,再移到墙边,牡丹很快枯死了。主人感到对不起原有的那几株牡丹,并且嫌庭院太空,便将原来的牡丹移回原处,没过几天,也枯死了。
来访的客人埋怨主人道:“您没见过善于种花的人吗?适宜在山上长的就种在山上,适宜在庭院中长的就栽在庭院,如果迁移它,应该在冬天而不是春天。所以人和花常能两全其美。您既然根据外貌认为那些牡丹是良种,一见不如原来想的那样,立即粗暴地摧残损害它们,移栽不按时节,牡丹花含冤而死理所当然。天底下荆棘、藜刺之类的东西比牡丹低下百倍,您没有办法因为生气而统统把它们迁走。牡丹来时,并不曾自己说:‘应该看重我的身价,应该把我栽在庭院中,应铲除你原有的旧花,(把地方)让给我这新来的。’一个月中,忽而珍视它,忽而贬抑它,都是您一个人所为。不怪自己却怪花,这就错了!庭中旧有的牡丹花,未必一定名贵,你仍然把它们移回原处,以为它们比新买的好。如果当初新的牡丹虽然买来,旧的牡丹先不移走,比较它们开的花哪个更好,然后再移栽,就都不会死掉了。您急急忙忙,既不懂生物的习性,又不知道土壤是否适宜,高兴了就抬举它,生气了就摧残它,主人如此喜怒无常,花的命也就送掉了。那么,您的毛病在于看重自己而轻视生物,性情专断而缺乏见识,自以为是而不和人商量。以后您的庭院中,大概不会有花木了。” 
主人听了无以对答,于是准备下笔墨纸砚,记下这件事情为自己的警戒。(选自袁枚《小仓山房文集》)


作者EMAIL:angle1999@126.com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西游记》名著阅读(2019年河南省中考题)
古诗二首《池上》《小池》pptx课件1
《红岩》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题)
成语的运用(2021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题)
樊锦诗《古诗词中的“物流”》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题)
部编版二年级下《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
《三峡》pptx课件(16页)
任务二《准备与排练》ppt课件1
名著及课外阅读(2021年广西桂林市中考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2021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题)
《舵链》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河南省中考题)
《灯光》知识点
2021年湖北省荆门市中考作文题目及优秀范文
《名篇名句默写》(2021年上海卷高考题)
202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名句名篇默写
202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
张琰《出塞曲》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题)
《心灵的呼吸》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北京市高考题)
2021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作文题目及优秀范文:请让我来
积累与运用(2021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题)
语言积累与运用(2021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题)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表格式教案
《北冥有鱼》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题)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阅读练习及答案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练习题
《碛中作》《醉里送裴子赴镇西》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题)
语言积累与表达(2021年重庆市B卷中考题)
非连续性阅读(2021年新高考全国I卷高考题)
《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全国乙卷高考题)
陈启文《麒麟的舞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我对当今散文的一些看法》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娟《森林》阅读练习及答案
字音字形(2020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题)
2020年上海市高三二模分类汇编:古诗词
《论敬畏之心》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题)
高考文言文知识:偏义复词和兼词
“皖豫名校联盟体”2021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考试语文试卷
2021年新高考语用新题型之标点及修辞精练
作文课题之“言之有物”专题班刊(七)
浙江省金华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钱太守断鹅》阅读练习及答案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四川省广元市中考题)
补写句子(2020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题)
句子排序(2020年云南省中考题)
马克·吐温《修表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