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综合教案 >>
人教版八年级上课内诗歌阅读
作者:郭西合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5-17


作者:郭西合
作者EMAIL:guoxihe@163.com
 
                                八年级课内诗歌阅读
一、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请写出这首诗押韵的字,及所押之韵。
押韵的字有:________;所押之韵为:________。
2.诗的首联叙事,交代了(出使路线,颈联描写塞上秋色,也写出诗人(身世浮沉漂泊)的感受。
3.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妙处。
示例:(1)这句诗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色,描绘塞外雄奇壮观的独特风光。开阔鲜明,气势雄浑。(2)两句诗讲究线条美,一望无际的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 ,线条简约,物态毕现。
4.全诗有三层意思,分别是什么?(1)出使路线;(2)沿途风光;(3)最新消息。
5.苏轼称这首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说说你的理解。
这首诗的五六两句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历来被人推崇,请简要说说它好在哪里?这两句诗充分体现景物的画面感,大漠向无尽的远方延伸,给人以开阔广袤的感觉。“孤烟直”则使画面有立体感,“长河”把画面分割成两段,“落日圆”则为被分割的画面涂上了统一的色调,显出浑然的气势。
这首诗的颔联以“征蓬”“归雁”即景设喻,用于自比,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3.请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①征蓬出汉塞。(    )    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4.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通过“属国过居延”和“都护在燕然”,形象写出了国势的强盛,充满着自豪感。
B.颈联两句抓住景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鲜明地勾勒出塞外高原上苍茫辽阔而又壮丽雄奇的景象。
C.“大漠孤烟直”就是说沙漠上没有一丝风,“长河落日圆”预示着一天的结束。
D.末尾两句写快达到目的地时的所见所闻,表现了诗人那种急于赶赴边关以及他对前方将士由衷敬佩的心情。
                                                                二、渡荆门山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为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1)山随平野(    )A.全       B.完         C.死     D.用力完成
(2)仍故乡水(    )A.怜悯     B.怜惜       C.怜爱   D.怜恤
2.解释下列诗句画横线的词语。
(1)江入大荒流:莽莽平原;    (2)月下飞天镜:月亮;(3)云生结海楼:海市蜃楼;    (4)怜故乡水:始终。
3.对诗的内容、写法理解不符合诗意的一项是(    )
A.诗的一开头,就以明快的手法点明了此行的特点、途中已经到达的地方以及将要前往的目的地,以至乘坐的交通工具。
B.诗的颔联景象雄阔,颈联景象瑰丽。“荆门外”的山川胜景,兼收笔底。尾联抒发诗人作别故土,惜别亲友的诚挚。
C.全诗以远游起笔,中间写途中所见景色,最后以惜别作结,过渡自然,结构严谨。写景用语着字,也独具匠心。
D诗中所写景物,既有远景又有近景,远景广阔而雄伟,近景明朗而秀丽,可见诗人很善于摄取自然景物到诗境中来。
                                                              三、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从词体上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紧扣诗眼   游  字,按时间的推移 空间的转换来叙述。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中的意思是诗人经过一番寻找,终于来到了山西村,现在人们常用来理解为困境在蕴含着希望。
3、本诗作者陆游,南宋爱国诗人,全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现的境界,富有哲理,给人启迪。
4、全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氛围?宁静、欢悦、留恋                 5、自选角度,赏析下列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示例:(1)写出了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片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比喻人在困境中看到了希望,(2)写出了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片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即使处在困境,还是有希望的,只要不放弃,继续努力,目的一定会达到。(3)写出了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片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它表现了人们在困境中发现新的希望,找到了新的路子的喜悦心情。(4)这两句诗对仗工整,善写难状之景,如珠落玉盘,圆润流转,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7、诗歌记的是一次山村之游,你能从诗中看出作者此次山村之游的过程吗?请谈一谈
翻山涉河达到村庄,在村中体味热闹的景象,最后离开村长村庄。
四、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解释加点的词语:吏呼一何怒                  听妇前致词                  室中更无人             出入无完裙
2.对这首诗开头前四句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2段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第3、4段,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第3、4段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15.诗中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描写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说明老妇已被官吏捉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16.“妇人”致词分为三层,用“‖”在文中标出层次,并归纳层意。
五、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的颔联,描写了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你做简要分析。
     这两句诗运用拟人赋予泰山生命的感情,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
2.联系全诗,谈谈尾联写出诗人怎样的精神和气概?
体现了诗人不怕阻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和登上绝顶俯瞰一切的气概。
3.诗中“齐鲁青未了”一句写出了泰山(绵延不绝)的特点,“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高峻)的特点。
4.(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观泰山的心情。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涵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诗句表达了诗人登上泰山顶峰的决心,表现了诗人敢于征服大自然的气度。其中包含了深刻的哲理:人生的进取如同登高望远一样,只有胸怀宽广,高瞻远瞩,才能展望明天,把握未来。
6.请从艺术手法上对“造化钟神秀”一句作赏析。
诗句给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让人产生了对神奇泰山的无限神往,“钟”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感情,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出泰山的雄壮多姿。
7.“岱宗”指(泰山)“造化”指(造物主也指大地)。
8.这首诗颔联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的好,试分析好在何处?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六、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解释加线的词:A、家抵万金 。书信 B、浑欲不胜簪。简直
2.鲜花、鸟鸣平时给人以美好愉悦的感受,你怎样理解诗人“溅泪”“惊心”的独特感受?
鲜花、鸟鸣平时给人以美好愉悦的感受,在山河破碎,骨肉分离的情况下,人忧心如焚,看到鲜花,听到鸟鸣,都让人心惊泪下,这是特殊情况下人的特殊的感受。
   3.诗中首句的一个()字使人触目伤怀,一个(深)字叫人满怀凄然。 4.花溅泪和鸟惊心运用拟人手法,生动感人。
   5.全诗抒发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情怀。                 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国”是指(国都长安城)。
   7.首联写出了作者所望之景,“破”和“深”向我们展现了一幅(破败荒凉)的画面。
  8.诗的颈联运用(夸张)的修辞,表现了作者(对家乡亲人无限思念)的情感。
  9.“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结合这句话,对诗的颔联作一赏析。
诗的颔联一反常态,平时给人美好的花朵和婉转的鸟鸣,在作者心中不是勾起愉悦的情感,而是无限的哀愁。这一切都是因为国家命运的坎坷而引起的,景决定于情。
七、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解释加点的词语:晨兴理荒秽                     
2.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          的遁世思想。3.颔联写诗人劳动归来,但有明月陪伴,其中洋溢着诗人                        
4.这里的“愿”蕴涵着诗人             的志愿。
5.“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全诗在平淡与             与虚景的相互映衬下显得柔和完美。
6.赏析“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这两句将劳动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和向往。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上文言文训练
八年级上通感语段练习
2017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寒假收心阶段性检测语文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期末古诗文默写检测卷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文学常识(三)
八年级语文上册 连词、助词、叹词知识及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期末字词复习(二)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阅读解题技巧训练讲义
陵江五小2016级中考总复习测试题(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八年级(上)古诗默写
2015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古诗文专项训练
课程标准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识记要点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考试古诗文复习默写
人教版八年级上周六精选习题卷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期初水平测试卷阅读卷部分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背默期末复习卷
人教版八年级上课内古诗鉴赏(中考题)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ppt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赏析与名著导读ppt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五、六单元闯关复习ppt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综合学习闯关ppt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说明文训练ppt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课内外古诗词闯关ppt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基础知识闯关ppt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古诗理解性默写(二)
人教版八年级上文言文背诵、默写篇
2015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诗词赏析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重点习题
八年级(上)汉字拼写大赛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上文学常识复习ppt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文学常识(二)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古诗默写专项训练
八年级语文练习----新闻概括类的训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一三单元生字词复习
宁海梅林中学八年级上语文复习(二)
人教版八年级上文言文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古诗理解性默写
人教版八年级上名著导读重点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重点篇目精彩语段阅读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文学常识及名著阅读专题复习ppt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知识检测语文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20课生字词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期末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ppt课件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