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中考复习教案 >>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 >>
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研讨与备考指要
作者:lsy02110211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4-19


作者EMAIL:aniu1028@126.com
作者:lsy02110211
 
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研讨与备考指要
黄渡初中:刘仕友
一、命题依据
    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命题与语文学科的其它知识模块一样,都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为依据的。《语文课称标准》在第四学段的“阅读”目标中,对初中学生阅读的语音,方法,速度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并强调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阅读文学作品 “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感人的情景和形象”及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等,能作出自己的评价和鉴赏。“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别观点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 图标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在“实施建议”中,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评价建议”中,要求“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要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学生对形象、情感、观点、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可见,中考现代文阅读设置的考点,其实只是对这些要求的细化和显现罢了。
二、考点描述
    1,能推敲重要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所谓重要词语包括表现文章主体思想的词语;具有深层含义的词语;体现作者观点立场的词语;对文章结构起连接作用的词语;在具体的语境中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有一定指代意义词语;体现语言准确性的词语等。
    2.能把握文中关键语句,并根据表达方式及常用修辞手法等,体会其深层含义及作用。
这里所说的关键句子如果从结构来说,一般指文章或段落的领起句;文章或段落的总结局和文章或段落之间的过渡句;如果从内容上来看,主要指中心句,即能够概括全文中心思想的句子;抒情句,就是以表达充沛的感情为主,甚至是全文感情凝结的句子;议论句,主要指记叙文和说明文中往往其深化主题作用的议论句;写景句,主要指在文章中对人物或主旨起衬托作用的景物描写句。
    3.能理清文章的思路,脉络和层次。
具体的说,就是要弄清楚记叙文的线索,说明文的顺序,议论文的论证过程;要搞明白文章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要知晓各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
    4.能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概括中心内容。
所谓整体感知内容,就是遵循一定的顺序和规律,由前到后,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并在此基础上,由粗到精,由繁到简的把握这个总的意思,进而从中概括出文章的中心。
    5.能捕捉文章的重要信息,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这些信息主要是指: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最新知识;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述;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及文章主旨的语句等。
    6.能分析概括作者流露在文章中的观点态度及情感倾向,并进行个性化的评价和鉴赏。“文章合为时而著”,文章中总是渗透着作者对客观存在的人、事 、物、现象、表现等所持有的主张或看法。作者的好恶,褒贬,都会在文章中或隐或现的表现出来。所以,在阅读中能分析概括作者流露在文章中观点态度及情感倾向,并就此说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事检验初中阅读水平的重要标志。
    7.能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这里的“联想”是指在阅读过程中能根据提供的阅读材料进行发散思维,在记忆里检索到曾经读过的与之类似的文章,或其中的人、事、物、景等,并通过比较、佐证等手段进一步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想象”是以提供的阅读材料为基础,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加工或改造,从而创造出新的形象或情景等。
    8.能分析,归纳文章的主要写法和语言特色。分析要求通过对文章中具体的人物、观点或材料及重要的信息等的演绎,将文章的特色呈现出来;而归纳则运用归类概括的手段,以极其简洁明确的语言形式将文章的特色提炼出来。 
三、命题分析
    1、选材。主要是以课外为主,在三种文体的选择上,以记叙类为多,议论次之。从选文内容来说,一般体现以下特点(1)时代性,即文章密切联系社会现实背景,聚焦社会生活。例如2006年安徽课改卷中就选录了叶老的《习惯成自然》 。有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如刘白羽《晨》(2006课改卷)。(2)健康性,选文无论是何种文体都具有积极向上健康的主题。(3)适应性,即所选文章都适应初中学生的阅读生理,能力及考试时长的需要。(4)前沿性,这部分文章主要针对于说明文来说的。一般比较注重选取那些介绍前沿科技知识的文章。
    2、题型。笔者通过比较进来两年的课改试卷 ,认为阅读题题型严格遵循了新课程的评价标准。从题目涵盖的考点来看,有整体设计和局部设计之分。整体设计的题目,一般是就文章的主要内容、观点态度、情感倾向、结构思路、写作特色等角度制题的;局部设计的题目,则侧重于关键词语,句子、语段的考查。
    3、题量。近两年课改试卷都选择了两篇现代文。平均每篇选文4.题左右。
    4、分值。现代文阅读在全卷中的分值比,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均值为26.67%,每小题分值在3—6分之间。
四、备考指要
    由上可知:2007年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命题将呈“稳中出新 ,取材于外,贴近生活”的趋势。“稳中出新”是指命题的依据和考点、题量和分值将持稳定状态,题型将在继续以常规题型为主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将会有更多的考查学生阅读过程和方法的题型出现。“取材于外”是指命题将更加偏重于在课外选文,因为“得法于内,运用于外”是新课程阅读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贴近生活”是指选文所选内容一般都是学生所了解的。这一点实际上和“新课程评价标准”是一致的。为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备考时必须突出以下几点:
    1、立足基础,延伸课外。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有思路,遵路识斯真。”要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第一轮复习时要让学生牢记语文基础知识了解基本作用。例如:修辞手法及作用:比喻拟人(形象生动)、排比(增强气势)、夸张(突出特征印象鲜明)、反复(强调,感染力强)、借代、反问(加强语气,强烈抒情)、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引用、对比(突出特点,使鲜明)
  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重要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等等。学生只有把这些知识熟记于心,然后才能结合自己理解能力组织语言领悟文章大意。
    2、要坚持阅读课教学“学法即教法”的原则,将课堂作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阵地,把阅读课作为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的主要途径。其次要遵循整体感知到重点品析的规律,是学生掌握解读各种文体的钥匙,(在牢记基础知识及作用后,要与三大文体紧密结合。用相应的词语分析)
    3、要根据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的特点,让学生把握解答不同题型的思路。做到:注重整体感知;锁定问题指向;链接文段内容;捕捉答案要点等。
    4、训练答题语言。建议在复习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系统、条理地表达观点。同时,注意练习使用一些答题技巧,比如答题时,尽量不脱离文本,利用、转换文本中的语言表达观点。可以有这些要求:无语病;重视语言优美,有文采;有条理;另外熟记答题词汇学会根据情况选择答题词汇;最后用数学方法,代入题干对照原文检验答案。
    5、阅读习惯培养。要进行阅读速度训练,读记叙文能短时间找出主要内容,何人做何事;读说明文能短时间找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指出典型说明方法;读议论文能短时间找出论点、论据,指出论证方法。其次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和答题习惯。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善于利用原文信息形成最终答案。
    6、指导学生走出答题误区。在备考过程中,务必要求学生按规定的步骤答题,即先读文后答题,切忌不读文就答题;先审题,在答题,切忌冒失答题;务必要求学生按规范答题,切忌随意答题,即瞄准疑问作答,紧扣文本作答,并要注意答题用语表达的规范、准确和流畅,特别是对简答题和开放性的表述题,更要做到言之有理和言之成理。
    以上都是笔者根据近两年课改区中考试卷所作的肤浅的分析和认识。希望各位领导及同仁指导、斧正。
 
2007-4-10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2022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2022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类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中考复习试题汇编:非连阅读
2022年北京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
2022年北京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
2022年北京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2022年济南市中考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16个常考题及答题模板
说明文知识点ppt课件
说明文知识点梳理ppt课件
说明文知识ppt课件
中考阅读题答题技巧之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中考复习专题:议论文必备知识梳理(均对应河北省)
中考复习专题:记叙文考点对应知识点(里面的年份均照应河北省)
中考说明文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方法
初一说明文知识讲解ppt课件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33套答题公式
中考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考点及答题要领)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模板
2022届北京市各区初三上期末议论文阅读汇编
提高能力阅读讲义(45页)
适合初中精选阅读及答案(382题)
初中记叙文、小说、散文文体知识表格化梳理
中考备考攻略之阅读专题训练:议论文阅读之论点提炼、归纳、补充ppt课件
2021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324份)
初中课外阅读练习(四篇)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33招
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题型分类汇编——议论文
中考记叙文阅读之“探究主题”篇
孙茂散文阅读题(13篇含答案)
孙茂作品阅读汇编及答案
2021年最后一次中考模拟卷:现代文阅读
中考复习专题:小说阅读
说明文知识归纳,中考考点及解题方法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记叙文句子含意、内容概括(梅花象)
中考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考点针对训练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记叙文句子含意(内含多篇阅读练习)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记叙文句子含意(炊烟)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记叙文句子含意
2021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阅读理解雨天-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训练
统编版现代文阅读教学----句子的赏析ppt课件及教案
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题型分类汇编——小说(记叙文)
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题型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训练——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ppt课件及教案
记叙文阅读---材料的安排技巧ppt课件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