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一千张糖纸》《诺言》教案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3-14


初中语文讨论式教学
《 一千张糖纸 》  《 诺 言 》
教学设计说明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点睛式”的议论以突现作者观点的写作方法。
    2.理解信守诺言、讲究诚信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现代社会信守诺言、讲究诚信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点睛式”的议论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
教学过程:
    1.导入:
    每个人在童年时都有自己难忘的事,女作家铁凝也不例外。好!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铁凝所写的《一千张糖纸》,看看她在童年时有什么难忘的事!
    2.散读:
    在预习的基础上,各自散读。
    3.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同学们在预习中有什么疑问吗?可以把疑问提出来,借助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来解决。
    学生提出疑问,略加归纳整理后,讨论、交流,并穿插朗读:
      a) 第十二节中,“我突然有一种累的感觉”,可是第二节中却说“‘累’距离我们多么遥远呵”,应怎样理解?
归纳讨论内容:七、八岁的小孩精力充沛,他们一天到晚尽情地玩耍、无忧无虑,不知道什么是累。第十二节中说到“累”,是由于经过努力攒糖纸、热切盼望后得知被骗了,原来的热情一下子变为悲愤,希望变成绝望,所以心里感到难受,“那颗心突然加重”,这才有了“累”的感觉。后文与前文形成了对照。
      b) 第十三节中,“在院子门口,我把我精心‘打扮’过的那1000张糖纸扔向天空”,这一千张糖纸是“我”和世香费了很大的劲积攒的,为什么要扔向天空呢?为什么说它们像彩蝶一样随风飘去呢?
归纳讨论内容:“我”和世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收集了1000张糖纸,结果却被告之是“表姑逗着你们玩哪”,“我”和世香的希望顿时破灭,热情变成悲愤,所以把糖纸扔向天空以此来发泄心中的愤恨。希望破灭就像彩蝶随风飘去一样,有一种凄惨的美。
    c)为什么第十四节中说:“在我长大,读了许多书识了许多字之后,每逢看见‘欺骗’这个词, 总是马上联想起‘表姑’”?
     归纳讨论内容:从作者的描写可见,童年时表姑的欺骗对作者的影响之深,以至于以后每次看到“欺骗”就联想到表姑,在“表姑”和“欺骗”之间建立了一种关联。
教师:刚才同学们都说了,“我”和世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来积攒糖纸,那么我们来看看她们是怎样辛苦地收集糖纸的,也许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他们受欺骗所感到的悲愤。(请一位同学朗读第八节)
    d)文中第二节中提到“外婆家一个被我称作表姑的人”为什么说是“一个被我称作表姑的人”而不说“表姑”呢?
归纳讨论内容:①表明作者受伤之深,事隔多年还耿耿于怀不愿意承认是她的表姑。②当时作者年纪尚小,弄不清辈分关系,也许只是外婆教她这么叫的,所以文中写到“一个被我称作表姑的人”。
e)你认为表姑的行为是欺骗吗?
归纳讨论内容:①表姑的行为是欺骗,因为她的一句“玩笑”话,伤害了两颗纯真的童心。②表姑欺骗是因为“我”和世香在院子里闹得鸡犬不宁,影响她养病,事出有因。
教师: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我”和世香在院子做了些什么,了解一下当时院子里的情况。(全班朗读第二节后,学生发言)
归纳讨论内容:表姑在外婆家养病,“我”和世香不应该在院子闹得不安宁,妨碍表姑养病;但表姑也不该用“逗你们玩”来欺骗“我”和世香。表姑的做法是不妥当的。(综合结论)
4.赏析:
教师:通过刚才对课文的讨论、理解,你最欣赏哪一节或欣赏哪些语句,说说理由?
学生甲:欣赏第12节,因为这一节十分形象地写出了当时“我”和世香的悲愤和绝望。(穿插朗读)
学生乙:欣赏第12、13节,读这两节使我非常同情“我”和世香。(穿插朗读)
学生丙:欣赏最后两节,这两节说明了孩子是不可以欺骗的,也点明了主题。
教师:在这里补充一个知识:“点睛式”的议论(板书)
“点睛式”的议论:文章在故事的叙述中,用简洁的语言,插入议论用来表达作者对某一事物的看法,从而深化主题。本文最后两段的“点睛式”的议论,是作者由这个故事引出的精辟的看法:“孩子是可以批评的,孩子是可以责怪的,但孩子是不可以欺骗的,欺骗本是最深重的伤害”。批评和责怪都是在教育孩子,而欺骗则是一种深重的伤害。
全班朗读最后两节,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即本文的主题。
学生丁:欣赏第13节中的“精心”一词,它体现了“我”和世香非常认真地收集糖纸,使我觉得表姑的“玩笑”很过分,我十分同情“我”和世香的遭遇。
5.过渡:
    教师:课文中表姑一句玩笑的允诺,伤害了两颗纯真的“童心”,而在我们即将学的另一篇课文《诺言》中,一个近似玩笑的故事却向我们展示了人类最珍贵的东西——诚信。现在请同学们运用上文的学习方法,在预习的基础上,再快速读一遍《诺言》。
6.我们预习过这篇课文,刚才又进行了自学,你有些什么收获呢?请谈谈你学到了什么。(思考,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甲:我又学了“点睛式”的议论。在《诺言》第八十五、八十六节,作者运用了“点睛式”的议论,说明了那个男孩长大后一定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学生乙:我觉得那个男孩非常遵守诺言。
学生丙: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以免被骗。
7.教师小结:
    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有“人无信而不立”的说法,同学们都知道“一诺千金”、“一言九鼎”的成语。而信守诺言、讲究诚信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塑造起了十分有益的推动作用,在当今社会更有着它深远的意义。
8.作业:
    写一个200字左右的小片段,谈谈你对“诺言”的看法。
说课
    本课内容选自上海市二期课改六年级第一学期实验教材,进行了“语文讨论式教学”探索。新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课文多、阅读量与信息量大。在原有课时不变的情况下,常见的一课多教时的方法显然不适用。于是我尝试采用“模块化”或称为“以一带一”的教学方法授课。本堂课选取《一千张糖纸》、《诺言》两篇课文,在课堂上重点学习第一篇课文,当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后进行迁移,进而延伸到第二篇课文,第二篇课文以学生自学为主。本堂课的学习要点之一,是让学生理解、掌握在叙述中插入“点睛式”议论以凸现作者观点的写作方法;要点之二,是理解信守诺言、讲究诚信的重要性。
    讨论式教学操作过程通常包括设疑、探索和论辩,即“三轮式”。首先在预习的基础上,就课文的内容提出疑问;然后通过小组协作讨论、全班探讨交流来解决疑问;最后就一、两个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争辩,增强学生的思辩性,扩大思维容量,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意识。教学中摈弃纯语文知识的“线性”教学模式,强调整体感悟,在感悟中体会、品味,把握主旨,领悟深意,从而提高阅读水平,提升学习语文的能力。
反思与点评
反思
    公开课已结束,但反复揣摩课文意图,精心备课,设计教学过程的经过却久久留在我的心中。正如有人曾讲的那样“教育本身就意味着遗憾”。尽管课前已然觉得成竹在胸了,但每次上完课凝神回想,整堂课总有很多败笔之处。也许这里可以把握得更好,那个可以加强。
    公开课上,我运用了讨论式教学方法,课上学生发言积极,讨论热烈,很好地落实了教学目标,基本达到预想的效果。但是在“你认为表姑的行为是欺骗吗”这一问题的讨论上不免有些遗憾之感。同学们对表姑的行为是否是欺骗有着不同看法。原本可以让他们就这个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讨论,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但心中似乎一直有只时钟在走的我,过多地担心“浪费”时间,就没有让这思想火花的撞击得到升华。平时常常喊着要“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又是瞻前顾后,留下了一丝遗憾。
点评
    徐敏娴老师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已能较熟练地将讨论式运用于语文教学之中。这堂课,徐敏娴老师带着理念上课,教学目标明确,且切合预备年级学生的实际。教学中,老师善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程序设计合理,各环节交替自然,有条不紊,课堂容量适当,密度适宜;教师十分注意在讨论中启发学生思考,在讨论中让学生互相取长补短,在讨论中不断提升发言的质量;教师还注意创设探究的情境,以有利于调动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启迪学生的创造意识。整堂课上,教师语言清晰,教态大方;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活动面广,讨论集中而热烈,教学效果甚好。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一千张糖纸》《诺言》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