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八年级上(初二上) >>单元练习 >>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能力测试练习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1-22


第六单元·能力测试
一、填空
1.填出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1)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绿树村边合,_________。(孟浩然《过故人庄》)
(3)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5)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在下列横线上填出名言警句。
(1)物华天宝,_________。
(2)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3)学之,则________矣;不学,则________矣。
(4)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一)
孟轲,号孟母。其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市傍,其嬉戏为贾人衒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长,学六艺,成大儒之名。
注释  ①邹:古国名。
②孟轲:孟子。
③踊跃筑埋:(手脚)不停地挖挖埋埋。
④傍:通“旁”。
⑤贾人:做买卖的人。
⑥衒(xuàn)卖之事:夸耀货物,招徕顾客出卖之事。
⑦俎(zǔ)豆揖(yī)让进退:俎,置肉的几。豆,盛干肉类食物的器皿。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引申为祭祀、崇奉之意。揖让,作揖行礼,是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孟子模仿起了祭祀祖先,作揖行礼,进退的规矩等事。
1.填空。
孟轲即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_______家、_______家、_______家,与________(人名)并称为“二圣”。
2.解释加粗词语。
①其近墓:____;  ②市傍:____;
游:____;       ④乃:____;
徙____;         ⑥孟子长:____;
:____。
3.翻译画线的句子: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孟子母亲三次搬家的原因是什么?试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②,贸贸然③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A曰:“嗟④,来食!”B.扬其目而视之,曰:“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而谢⑤焉,C.不食而死。
注释  ①黔敖:齐国人。
②蒙袂(mèi)辑屦(jù):用袖子蒙住脸,意思是不愿见人;拖着鞋子不使脱落,形容十分困乏。
③贸贸然:无精打采的样子。
④嗟(jiē):不客气的招呼声,含有轻蔑的意思。
⑤谢:道歉。
1.补出A、B、C三处省略的主语。
A._______  B._______  C._______
2.解释加粗词语:
之:_______。  ②:_______。
:_______。     ④:_______。
3.翻译画线句子:
①黔敖为食于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黔敖的做法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饿者身上体现了什么样的可贵的品质?试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纪昌学射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
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以言射矣。”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梃。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皆,而不瞬也。以告飞卫。
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氂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
飞卫高蹈拊膺⑧曰:“汝得之矣!”
《列子·汤问》
注释  ①彀(gòu)弓:张满弓弩叫“彀弓”。②瞬(shùn):眨眼。③偃卧:仰卧。牵梃:织布机的踏脚板。以目承牵梃,就是用两眼盯着不停地踩着的踏脚板。④锥末:锥子的尖端。倒:此处作“刺向”讲。⑤氂:同“牦”(máo),指牦牛尾上的毛(很细)。牖(yǒu):窗子。南面:向南(屋子多半是朝南的,向南就是面向光线以锻炼眼力)。⑥弧:弓。朔:北方。簳(gǎn):箭杆。燕角之弧,朔蓬之簳:用燕地(今河北北部)出产的牛角所装饰的强弓,用北方出产的蓬竹所造的箭。⑦蹈:跳:拊(fǔ):拍。膺:胸脯。
1.解释句中加粗的词。
(1)以目牵梃(    )
(2)昌以氂悬虱于(yǒu),南面而望之(    )
(3)旬日之间,大也(    )
(4)飞卫高拊膺(    )
2.翻译下列句子。
(1)尔先学不瞬而后可以言射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
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选自《荀子·宥坐》
注释  ①鲁桓公:春秋时鲁国国君。
②庙:宗庙,这里指祭祀鲁桓公的庙。
③欹(qī):倾斜。欹器:倾斜易翻倒的器皿。
④宥坐:置于座右。宥,同“右”。
⑤虚:空虚。
⑥挹(yì):舀。
1.解释加粗字。
(1)孔子观鲁桓公之庙。_____________。
(2)孔子问守庙者曰。_____________。
(3)此何器?______________。
2.“孔子顾谓弟子曰”一句中的“顾”应理解为
(    )
(1)探望,拜访  (2)回头看
(3)关心,照顾  (4)反而,却
3.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1)“恶”应理解为
(    )
A.罪恶            B.丑
C.讨厌,不喜欢  D.哪里,怎么
(2)“恶有满而不覆者哉!”从字面上理解是_______________。从寓义上来看是指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
学习本单元几篇摹山范水的散文与几首以景言情的诗歌后,在表现手法上有一定的感悟和体会,试从自己熟悉的角度和范围选择材料,写一篇文章。
1.题目自拟;
2.文意自定;
3.600字以上;
4.不得抄袭。
例文
故乡的秋
安徽  周淑蕾
秋风乍起,大地万物却还沉醉在夏的热情之中。那火红的太阳;苍翠茂盛的大树;枝头上叫得吱吱喳喳的知了;还有院里绿藤上高悬着的身着绿装的丝瓜……
清凉的秋风迟迟的送来了属于秋的第一枚落叶,这枚秋的使者向大地宣告着秋的来临。人们这才觉得,哦,已是秋天了。提到秋天,大多数人的脑海中就会展现出天高气爽,落叶缤纷的画面,或是一派硕果累累的景象。故乡的秋亦是如此。
秋的天使乘着桂花的幽香来到凡间,仿佛格外偏爱黄色一般,舞动着具有魔法的衣袖,深情的挥洒下来,于是,那片浓浓的绿竟变成了一派赫然的金黄。
太阳不再是火一般的红了,放发出来的是耀眼的金色,把一切染得更加炫目了。原野被染熟了,坦荡的稻田泛起一层层金色浪涛,浩浩荡荡的涌向天边。“春华秋实”,多么美好的季节啊!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家乡勤劳朴素的农人们娴熟的挥舞着镰刀,此起彼落,空气里弥漫着成熟的气息,好一派丰收的景象。忽然回忆起无忧无虑的儿提时代,秋收过后,挎着小篓与表妹跟随着外婆拾稻穗的情景。拾起那一粒粒小巧的金黄,小心冀翼的放进小篓,才深深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含义。拾累了,便欢笑着与表妹互相追逐玩耍,草丛中黄褐色的蚱蜢吓得蹦来跳去,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随风飘得好远好远……
大概是因为出生在秋天的缘故,我对秋有着一种特别的喜爱。月白风清之夜,圆盘似的明月高高挂在夜空,洁白的月光如瀑布般倾泻下来,几颗不起眼的小星眨巴着矇眬的睡眼。宁静美丽的秋夜啊,迷漫着秋的清香,清幽而又温馨。如此的超凡脱俗,我的心也缓缓融入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处清幽的世外桃源。
秋意渐浓。一份清凉的幽静渗透在秋的世界里。淡淡的薄雾宛如一抹轻烟,盘绕在落叶缤纷的大地上。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金黄的叶子划着优美的弧线纷纷飘落,捡起一片落在肩头的叶子,闻一闻,生命的清香依然沁人。院内那条深褐色的老丝瓜依然悬在几片孤叶的枯藤上,悠然自得地晃动着它那干枯的身躯,仿佛历尽沧桑一般,虽然苍老,但还是那么具有活力,成了院内一处妙不可言的点缀。
故乡的秋啊!色彩的搭配竟如此迷人。淡蓝色的天空像一汪清澈的湖水,在我的心里荡起了层层的涟漪……!故乡的迷人的秋呵!那金色的阳光,那醉人的秋夜,那丰收的硕果,还有那说不尽的浓浓情思……
简评】  《故乡的秋》是一篇优美的状景抒情散文。
成功之处首先在于它所描写的秋天的景色,金色的田野,挥镰收割的人们,皎洁的月色,清凉的秋意,湖水般的天空。
其次是作者对秋天浓浓的爱意,秋天里所能看到的一切,在作者的眼中是那样的可爱和美好。
再就是作者的清新优美的语言了。“秋的天使乘着桂花的幽香来到凡间,舞动着具有魔法的衣袖,深情地挥洒下来,于是,那片浓浓的绿竟变成了一派赫然的金黄。”何等逼真,何等形象,又何等富于诗意啊。
参考答案
一、
1.(1)曲径通幽处(2)青山郭外斜(3)天涯若比邻(4)问渠哪得清如许(5)千树万树梨花开
2.(1)人杰地灵(2)学而不思则罔(3)难者亦易  易者亦难(4)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二、
(一)1.思想  政治  教育  孔子2.①房屋,家。②筑舍定居,动词③嬉戏,玩耍。④离开。⑤又、再;迁徙⑥到了⑦终于3.这里不该是我让儿子居住的地方。4.孟子母亲十分注意环境影响,择邻而居,让孩子得到良性熏陶。第一次孟子居住在墓地旁,他就学习模仿墓间的挖埋事情;第二次居住在集市中,就模仿商人做买卖,第三次居住在学校附近,就会模仿礼仪规矩等事,幼儿和少年,缺乏自制力,应尽可能让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孟母正是看清了这一点,于是搬了三次家。
(二)1.A.黔敖B.饿者C.饿者2.①sì,给……吃②就是③随即④终究,最终3.①黔敖在路旁准备下食品,②我正是因为不吃这种不客气地施舍的食物,才饿到这种地步!4.黔敖施舍饭食,诚然是慈善之举,但如果不尊重他人,应该受到道德的谴责。5.人要有骨气,人格不可辱,宁可饥饿而死,也不受人轻蔑,决不接受侮辱性的施舍。
(三)1.(1)接(2)窗子(3)渐渐地(4)跳2.(1)你要先学会不眨眼,这才可以谈得上学射箭。(2)要做到看小的像看大的,看隐约的像看明显的,到那个时候,你来告诉我。3.这则故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要学好一门本领,必须持之以恒,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
(四)1.(1)在(2)对,向(3)是2.(2)3(1)D(2)哪里有装满了水而不翻倒的器皿呢。人们决不可以骄傲自满,凡是骄傲自满的人,没有不栽跟斗的。
三、参见“例文。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巴州区梁永初级中学2015年秋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
人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五单元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周周测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 第三单元检测语文试卷 (A)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古诗文复习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文言文复习试题
2016年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测试卷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
黄州中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二单元试卷
2015年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试卷
黄州中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一单元试卷
2015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学情调研试题
2015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单元试卷
2015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基础知识测试题(2份)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校本作业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
谷陇中学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文言文阅读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课检测(二)
双拱镇2014年秋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检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词语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第五单元)
东华中学2014-2015学年人教版第一学期八年级第一单元语文科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2013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试题
2013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测试题
2013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基础检测试题
石滩二中2013年人教版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检测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
2013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学情调研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学情调研试题
加格达奇第四中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语文试题
2013年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
长岭镇中心中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
红博中学2013年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语文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作业练习
2012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检测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生字词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基础知识落实
2012年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知识和能力检测试题
2012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检测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第一至七单元复习资料汇编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