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父子情》教案1
作者: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 程元  上传者:admin  日期:06-12-21


一、教学目标:
1、 把握文章所运用的材料,理解抒情性的语句,体味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
2、 探究材料和感情线索的内在关联,学习叙事类散文的阅读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了解作者选取材料的意图。
2、 理解文末“我很悲伤,我也很幸运”一句所包含的复杂情绪。
 
三、教学过程:
步骤
说明
(一)、导入:
世上的每一位父亲都不相同。我们读过的写人记事类文章中就有不少是描写父亲的:《吾父之爱》中的父亲沉默细心;《父爱之舟》中的父亲勤劳朴实;《爸爸的花儿谢了》中的父亲外表严厉但内心温和。今天我们再读一篇类似题材的文章——《父子情》,看看在儿子舒乙眼中,老舍先生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二)、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材料:
文章第八段中写道:“……父亲对孩子的教育竟有许多独特的见解,生前他并没有多我们直接说过,可是他做了,全做了,做得很漂亮。”
1、阅读课文,思考:父亲做了些什么?是怎么做的?
2、在文中圈划出相关片段,并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3、课堂讨论交流:
① 四人小组讨论。
② 班级交流:学生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
(板书: 父亲让我听他与朋友交谈;父亲对我们的功课放任自流;父亲鼓励孩子们“玩”;父亲带我见世面;父亲送我矿石标本;父亲把我当独立的大人对待;父亲专程探访我;父亲得意地向朋友介绍儿子;父亲督促我出差多带皮带;父亲尊重孩子的恋爱婚姻;父亲赠我亲笔条幅)
 
(四)、再读课文,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
1、在“我”与父亲的交往中一定还发生过许多事,再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选取文中的这些材料?
2、课堂讨论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点拨。
(① 表现父亲的“复杂”;② 体现“父子情”)
 
(五)、三读课文,把握情感线索:
1、 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儿子对父亲的情感?阅读课文,圈划出相关的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2、 课堂交流。
 
(六)、补充材料,深化理解:
1、 文章最后写道:“我很悲伤,我也很幸运”,是否矛盾,为什么?
2、 学生发言。
3、 教师在此基础上补充介绍:
① 老舍先生在1966年8月24日自沉太平湖,本文是儿子舒乙在父亲去世20多年后撰写的一篇回忆文章。
② 老舍先生是不堪迫害而自杀的。临终前一天,他还遭人毒打。有人为了保护他不致被当场打死,将他送进了附近的派出所。自己居然进了派出所,这让老舍先生耿耿于怀。
③老舍先生从来不管家里的钱,但他在最后离家时却不忘问自己的夫人胡絜青:家里的钱够不够孩子们一时之用。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才放了心。
 
导语中引述的几篇文章都是学生不久前接触的,以此为由头、以“父亲的特征”为话题导入,意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是唤起他们既有的阅读积累,为下一步的迁移服务。
 
以文中的语句为突破口,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同时,捕捉相关的记叙和描写。其后,在自读、圈划的基础上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既进一步明确文章运用了哪些材料,又训练语言能力。
 
讨论、交流的目的在于相互补充、进一步明确文中的有关信息。
以板书形式使文章的材料一目了然。在学生自己概括的基础上板书,也可引导他们进一步锤炼概括性的语言。
 
 
 
强调“选取”二字,让学生意识到作者不是随意地运用材料,引发他们深入思考,领悟写作意图。
 
 
 
提示学生注意文中直接抒情的词、句、段,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领会主旨。
 
 
这句话是作者对父亲感情的最集中体现。学生能粗解其意,却难深解其味。
 
补充介绍一些背景,可使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涵咏文字,对作者的情感有所更深的领会。
 
 
四、教后总结和反思:
    《父子情》是一篇回忆父亲的文章,文笔朴实,情感真挚。我在初读此文时就被它深深打动了。因此,如何让学生也能在阅读时沉浸其中,一直是我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着力要达成的目标之一。
    同时,作为一篇比较典型的记叙性散文,让学生在学习中注意文章材料与立意的内在关系,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也是此节课要达成的另一目标。既是针对之前所阅读的一些散文在学法上的一个小结,又是为随后的“比较阅读”单元做准备。
从课堂的实际效果看,各教学环节的操作都比较清晰,衔接过渡也自然,学生的阅读和思考有渐入佳境之感。
    两个教学目标都基本达成。尤其是对作者运用材料的意图,学生的思考甚至超出了我预先的设想。既注意到了文章开头的总括性语句(“是个复杂的父亲”),也关注到了叙述的顺序(以时间为序)。更有学生结合自己的感悟提到:父爱不同于母爱,不显山露水,只在点滴处显现。因此作者才选择了生活中这些细小的片段来加以表现。还有学生直接提到了文章的标题“父子情”,一语中的地揭示了情感主线,将教学带入了下一环节。
    在这个问题的讨论中,学生作为教学资源之一被充分利用了,课堂讨论取得了集思广益,解决问题的效果。可见教师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思考能力,在激疑的同时不要急于释疑。如果能有充分的时间给他们咀嚼、思考、交流,既是对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思维品质的锻炼。
    最后一个环节的资料补充是本课的延伸和拓展,一方面补充学生在相关背景知识上的匮乏,另一方面意在引发学生对作者情感的进一步理解和思考。因其中暗含了学生个性化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未安排当堂发言。一是出于时间考虑;二是不希望学生草率结论。
    课后有听课教师提出补充材料的意图不明确。我则认为情感目标是隐性目标,不必急于显性化,反而是学法总结更重要。而这节课最后恰恰缺少了阅读方法的小结。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舒乙《父子情》mp3音频朗读
舒乙《父子情》原文阅读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