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沪教版《记住我》教案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12-02


记住我
 
教学目的:
         1、文本:体会作者面对死亡的态度,感受其热爱生命、无私奉献的崇高情感。,
         2、拓展:若干人的生死观,思考死亡这个话题。
         
教学设想:
          1、反复诵读。
          2、把握文章的精神。
          3、引发自己的思考,从而训练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这是一篇死亡宣言。“死亡”这个字眼,有时候会忽然跳进我们的脑海里面,引起我们的迷惑、恐惧、漠然等种种复杂的情绪。面对死亡,有人贪生怕死,有人视死如归,有人说“既然人都要死去,那么生命又有什么意义”,有人说“生死由天,顺应天命”,有人说“珍惜死亡到来之前的所有的一切”。那么本文的作者,面对“死亡”这个话题,表达了自己怎样的观点?
 
二、安静地阅读课文,划出使你受到触动、使你有所感悟的句子,并说说你的理解。
提醒:开放性题目,同学们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就好,不要往上面套一些高尚的字句。即使高尚,也是文字本身所透露出的真正令人触动的高尚,而不是堂皇的冠冕。
1、“请不要把这床叫做临终之床,把它称为生命之床吧。”
——“我”并没有因为死亡而消灭,而实在世人的身上继续存在。一些新的生命将从我的死亡而开始。
2、“拿走我身上每一根骨头,每一束肌肉,每一丝纤维,把这些统统拿尽,丝毫不剩。”
——表现出作者无私的彻底的毫无保留的奉献。
3、“如果你一定要埋葬掉一些东西,就请埋葬我的缺点、我的胆怯和我对待同伴们的所有偏见吧。”
——人的本性,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将自己身上人性的罪恶,死后全部埋葬。
4、“把我的罪恶送给魔鬼,把我的灵魂交付上帝。”
——在对自己生命的分割中,灵魂得以净化,可以无牵无挂地离开这个世界,坦然面对上帝。
5、“如果你想记住我,那么就请你用善良的言行去帮助那些需要得到帮助的人们吧,假如你的所作所为无负我心,我将与世长存。”
——死亡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我们的生命通过对别人的帮助而永生。
   
三、朗读全文。在有限的文字中读出无限的内涵。
 
四、纵观全文,你觉得作者面对死亡,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态度?
——死亡并不可怕,也不是结束。我们的生命在对他人的帮助中获得永生。
 
五、有人说,面对死亡,作者显得太理智、太冷静,让人觉得他是在叙说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也有人说,面对死亡,作者流露出了火一般的激情与爱意,这种情感足可以荣华死神降临的冰凉。你同意哪一种说法?谈谈你的看法。
——两者是相融的。作者面对死亡,既有冷静理智的一面,又有热情激昂的一面。他从容地分割了自己的一切,在这分割中,可以看到他对生命的彻悟对死亡与永恒的关系的洞察,对生命的热爱,甘愿为生命奉献一切的崇高无私的情怀。
 
六、关于死亡。阅读以下文字,想想它们和本文的相同之处。
                         (一)
我对某些词语赋予特殊的含义。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做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度”,这时我是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 坏日子,要飞快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度日”、“消磨时光”的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的习气。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至于我,我却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即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我们的生命来自自然的恩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
         不过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这倒不是因生之艰卒或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我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力量,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梢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    ——蒙田《热爱生命》
    (都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对死亡坦然面对的冷静态度。)
                                (二)
        我,签名人爱尔费雷德·伯哈德·诺贝尔,经过郑重的考虑后特此宣布,下文是关于处理我死后所留下的财产的遗嘱。
        在此我要求遗嘱执行人以如下方式处置我可以兑换的剩余财产:将上述财产兑换成现金,然后进行安全可靠的投资;以这份奖金成立一个基金会,将基金所产生的利息每年奖给在前一年中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将此利息划分为五等份,分配如下:一份奖给在物理学界有最重大的发现和发明的人;一份奖给在化学上有最重大的发现或改进的人;一份奖给在医学和生理学界有最重大的发现的人;一份奖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最后一份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这是我唯一有效的遗嘱。在我死后,若发现以前任何有关财产处置的遗嘱,一概作废。
                                                     ——诺贝尔的遗嘱
       (都表现了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人类的无私精神。)
 
                                 (三)
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列。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四、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五、子孙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取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六、别人应许你的事情,不可当真。七、控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先生的遗嘱
(都表现了对死亡的平淡之情,对生命的热爱。“记住我”和“忘记我”的相同之处在于:鲁迅要人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投入自己的生命,做一个对自己对社会都负责任的人;作者要人记住我,也不是记住我的身体也不是记住我的精神,而是在帮助他人中看到我的生命的延续。都表现了对生命的热爱。)
                               (四)
        “我要将死亡的过程袒露出来,但这不是袒露死亡降临的恐惧,更多的是探讨活着的价值。”                                           ——陆幼青《生命的留言》
        “一个人的生存好似一条河,起初是细小、狭窄的,被限制于河岸之间,但它会猛然地冲过岩石、越过瀑布,逐渐变得宽广起来,这是河岸也渐渐远去,河水流得越发平静,最后见不到任何断裂。河水最终融进大海之中,无痛苦地自我消灭。”
                                                    ——英国思想家 罗素
       “曾有一弟子问禅师成功秘诀之所在,大师答:“吃饭,睡觉。”弟子不解。大师说:“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弟子大悟。
       (投入的做好每一件事情,顺乎自然地专心做事,就可以获得生命价值的最大体现。生命就是顺应自然,面对死亡,平静的对待。而对死亡的探讨,其实都是对生命的探讨。归根结底,是热爱生命。)
 
七、看单元导语,为什么将《记住我》这篇文章放在“个人与社会”这个单元中?
——个体的生命在社会中,才能得以延续,得以永存。
 
八、回顾教学目的:
1、文本:体会作者面对死亡的态度,感受其热爱生命、无私奉献的崇高情感。,
2、拓展:从若干人的生死观中,思考死亡这个话题。
 
九、家庭作业:
写一段关于“死亡”的文字。(形式可以多样,可以是一些议论性的见解,可以是有些对你很有触动的他人的死亡观的解读,可以是自己即将死亡之时想留下的一些话,不要写成一个故事。)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沪教版《记住我》ppt课件1
沪教版《记住我》教案1
《记住我……》阅读训练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