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绿色蝈蝈》教案5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11-12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者:青岛十六中学   高美倩     年级:七年级       教材版本:人教版  
课题名称:18课《绿色蝈蝈》     教材所在页:第87——91页
一、 简介
本文是一篇有趣的自然科学小品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本文介绍了蝈蝈的一些习性,虽然生字词较多,但文章语句浅显,且十分生动有趣,很容易吸引学生阅读。为此,我们可以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人手,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使学生能真正地自主。合作式地进行学习。基于这一思考,将“整体感知”、“独特感悟”这几部分共同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二、 学习者分析:初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少年期,已经具备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而且也有了一定的字词积累。《绿色蝈蝈》这一课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的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学生易于理解。他们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对语言有一定的赏析能力,授课时,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多读、自己讨论。这一阶段的学生想象力很丰富,因此授课时要充分鼓动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3、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因此设置教学目标如下:
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朗读文章与语言的揣摩,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 
3、丰富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在本节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鼓励学生不断的向上攀登。
2、采用“整体感—重点研读—课堂实践”的模式展开教学,利用图片尽可能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通过丰富多采的集体讨论、小组活动,以合作促自主探究。
3、教学评价方式:(1)通过课堂观察,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予鼓励、强化、指导和矫正。(2)通过课后访谈和作业分析,及时查漏补缺、确保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 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本次教学需要图片的准备,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与观察。
六、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 教学准备阶段
教师:阅读有关法布尔的传略及法布尔写的《昆虫记》,并搜集蝈蝈的图片或制作多媒体动画,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理解。
学生:预习课文,积累生字词,并注意观察,准备向同学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二)整个教学过程叙述
本节课主要为语文教学活动,教材“绿色蝈蝈”的内容共一课时。
需要对学生分组,前后桌4人一组,每组包括能力不同的学生,设组长一名,中心发言人一名,其他人可适时补充。
根据以往经验,在本节课的“口语表达”环节易出现困难,此时要求同学大胆发言,给予鼓励,而且给出动物图片提示,先列提纲,然后口头作文。
(三)具体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丰富多采的大自然给我们展示了缤纷美丽的花草树木和种类繁多的动物,去过农村的同学一定会在田野中发现许多的昆虫如蟋蟀、油蛉,今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种昆虫——绿色蝈蝈。
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1、 明确目标(出示目标)
2、 检查预习字词的情况:篝火 狩猎 扰乱 喑哑 喧嚣 静谧 篡夺 劫掠 喙 更胜一筹 惊慌失措 莴苣 和睦 唾液 撇开 梧桐
3、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a.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b.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 
(以上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学生自读,小组讨论发言,教师也可参与讨论,并及时点拨指导。 
教师指导明确蝈蝈外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重点研读,质疑问答,合作交流 
学生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朗读,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一下自己最喜欢的美词佳句,或有哪些好的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学生依据问题组,自由质疑。 
a.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或词语句子?为什么? 
b.文中对蝈蝈有哪些称呼?有什么表达效果?
c.文中还写了哪些昆虫与蝈蝈有不同的地方?
在学生的讨论研读中相互补充,共享品味赏析的乐趣。教师可总结指导。 
有的同学喜欢“窃窃私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这些拟人的写法,给人以亲切自然的形象生动的感受;有的同学喜欢“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钓,它们之间从不争吵”这拟人化的描写,它亲切自然,充满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有的同学喜欢“像是滑轮的响声;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作响”这是运用比喻的手法,使蝈蝈的叫声形象生动。
对蝈蝈的称呼上作者运用了““狂热的狩猎者” “我笼里的囚犯” “这蝉的屠夫”等。充满了对这种生命的热爱。这些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的印象更深刻。
文章为了突出蝈蝈的特征与习性,将蝉的叫声与蝈蝈比较,食性与螽斯比较,捕蝉的动作与鹰比较。 
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语言生动形象;拟人、比喻贴切自然;突出特征。 
拓展延伸,应用反馈 
请同学们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教师小结:《绿色蝈蝈》用生动的笔触写了蝈蝈的叫声、特征与习性,文章条理清楚,语言生动形象。希望同学们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多注意身边的事物。
布置作业
a.完成课后练习
b.以自己熟悉喜爱的小动物为内容写一篇小短文。 
板书设计

绿色蝈蝈
            法布尔

外表特征
叫声        比喻、拟人、对比    
食性



教学反思:《绿色蝈蝈》这节课生动有趣,通过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说明文的有关知识,而且也懂得了应该观察大自然,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从而有所发现。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绿色蝈蝈》教案17
法布尔《蟋蟀出世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绿色蝈蝈》ppt课件(26页)2
《条纹蜘蛛的巢》阅读练习及答案
《绿色蝈蝈》ppt课件(28页)3
《绿色蝈蝈》ppt课件(26页)
《绿色蝈蝈》ppt课件(49页)
《绿色蝈蝈》教案16
《绿色蝈蝈》ppt课件(18页)2
《绿色蝈蝈》ppt课件(9页)
《绿色蝈蝈》ppt课件(28页)2
评钟云想《绿色蝈蝈》
《绿色蝈蝈》教案15
《绿色蝈蝈》评课稿
《绿色蝈蝈》ppt课件(21页)2
《绿色蝈蝈》ppt课件(35页)
《绿色蝈蝈》ppt课件(23页)
《绿色蝈蝈》ppt课件(41页)
《绿色蝈蝈》课堂实录
《绿色蝈蝈》说课稿2
《绿色蝈蝈》ppt说课课件3
《绿色蝈蝈》ppt说课课件2
《绿色蝈蝈》ppt说课课件1
《绿色蝈蝈》导学案7
《绿色蝈蝈》教案14
《绿色蝈蝈》导学案6
《绿色蝈蝈》ppt课件(57页)
《绿色蝈蝈》ppt课件(28页)
《绿色蝈蝈》公开课教案14
《绿色蝈蝈》ppt课件(21页)
《绿色蝈蝈》导学案5
《绿色蝈蝈》导学案4
《绿色蝈蝈》ppt课件(8页)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13
《绿色蝈蝈》ppt课件(27页)
《绿色蝈蝈》导学案3
有关蝈蝈的谜语
《绿色蝈蝈》教案12
《绿色蝈蝈》ppt课件(10页)
《绿色蝈蝈》ppt课件(11页)
《绿色蝈蝈》表格式学案4
《绿色蝈蝈》教案11
《绿色蝈蝈》ppt课件(14页)2
《绿色蝈蝈》ppt课件(14页)
《绿色蝈蝈》导学案(3篇)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