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窗》教案设计4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10-12


 《窗》教案设计 
东吴外国语高等师范学校  封华 

教学设想:《窗》是一篇小小说,设计时主要抓住小说情节、人物与环境三方面,去探究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性格。对小说精巧的构思及精练的语言也要加以学习与运用,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此外,我的教学对象是初二的学生,根据他们目前的思维发展水平及知识结构,理解此篇小说不成大问题,关键是要让学生用已知的分析小说的方法,在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通过学生、文本与教师三者的交互对话,能够正确把握人物形象,受到情感的陶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两个病人形象,看清人性的美与丑; 
体会小说精巧的构思及对比手法的运用; 
品味小说精练含蓄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教给学生分析小说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领悟到做人要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灵。 

学习重难点: 
1、理解人性的美与丑; 
2、学会在作文中有波澜起伏的构思及精炼的语言。 

学习方法与手段: 
朗读法与讨论法 

学习课时: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窗是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物体,但透过窗会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下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透过教室这扇窗,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时,教师给予适时的评论。  
    我透过这扇窗,我想到了高中的莘莘学子们在埋头苦读,为了自己的未来打拼,我也仿佛看到他们拿到录取通知书时激动的脸庞。 
    今天我们一起推开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那一扇窗,透过他那扇窗,我们可以看到或想到什么?   
    板书课题作者 
二、把握小说情节 
    过渡语:课前已经让大家预习了这篇文章,我们找位同学来复述一下这个故事,提示要注意语言的简练,情节的完整。 
    小说内容梗概:《窗》讲述的是两个重病人的故事,一个病人靠窗,抬头能看见窗外的景色,一个病人不靠窗,也动弹不了身子,靠窗的病人每天为不靠窗的病人讲述窗外的美景。有一天,不靠窗的病人产生嫉妒的心理“为什么靠窗的位置不属于我?”终于有一天,靠窗的病人病危,不靠窗的病人不按铃,不呼救,看着病友死去。当他如愿以偿地占有那张床,抬头看见窗外的所有景色却仅仅是一堵光秃秃的墙。   

           师生共同形成板书: 
           开端:关系融洽 
           发展:从“享受”到“困扰” 
           高潮:见死不救 
           结局:见到一堵光秃秃的墙 
   此处的设计既能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分析课文情节发展部分,展示靠窗病人形象 
  过渡语:小说的情节大体就是这样,情节的一步步发展就是为了展示人物形象,下面我们来看看小说中两个主要人物。 
  1、提问:两个病人的主要话题是什么? 
     明确:靠窗病人为不靠窗的病人描绘窗外的景色。 
  2、朗读课文第四段与第五段若干句(一个孩童……网球赛) 
     过渡语:窗外的景色如何呢?我们请位同学给我们描绘一下,其他同学合上书倾听,好象你现在就是那位不靠窗的病人,享受美景。 
     此处设计一个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考虑文本深意,这也是符合情境教学理念的。 
  3、提问:窗外的景色如何? 
     明确:景色充满生机活力,幸福美好。 
  4、提问:如此美好的景色是真实的吗? 
     明确:这是假的,是靠窗病人想象出来的,编织的谎言。 
  5、提问:那靠窗的病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明确:是为了消除寂寞,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增强与病魔做斗争的勇气。 
     此处是一连串的追问,在逐步加深的理解中感受靠窗病人的美好情操。 
  6、下面请大家结合全文关于靠窗病人的文段,思考一下,你如何评价靠窗病人,理由? 
     学习方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再在合作学习中进一步全面的把握人物形象。          
     师生合作形成板书: 
     靠窗病人:热爱生活  热爱生命 
               关心他人  心灵美好  道德高尚 
四、分析不靠窗病人形象 
    1、范读课文6-12段 
    2、分析不靠窗病人形象,理由? 
       师生合作形成板书: 
       不靠窗病人:嫉妒心强   自私 
                   卑劣丑恶   无情 
   3、不靠窗的病人想靠窗看景的想法正常不正常?你如何看待? 
    此问的设计是要结合生活实际,来看待不靠窗病人的所向所为,让学生有个心里的道德行为的底线。 
    明确:不靠窗病人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想占有靠窗的床位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退一步说,人有点自私心也是正常合理的,况且他还曾为有过这种想法感到惭愧,也控制过,可是他的私欲膨胀到无法控制的地步,为了私欲,竟然在病友生死挣扎关头,见死不救,自私心泯灭了良心,行为卑劣无耻,不可原谅。 
    小结:两个病人,怀有两颗不同的灵魂,一个纯洁美好,拥有许多向善的品质;一个灵魂龌龊,行为卑劣无耻,无情无义。小说在塑造这两个人物时采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对比手法(板书),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更有力的表现了人物性格。同学们在作文时也要运用这种创作手法,增强文章表现力。 
    有意识的提醒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 

五、解题 
    过渡语: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也一步步明了,请同学们从人物与情节两方面考虑一下:小说以“窗”为标题有何作用? 
  明确:①本文的故事情节围绕着“窗”来写 
           请学生结合具体故事情节阐述一下 
        ②窗即是病床里实际的窗(在板书上给靠窗,与不靠窗加下划线,明确是实际窗),也是二人的心灵之窗,通过窗我看到了人性中的美与丑,善与恶。 
    板书:心灵之窗,折射人性的美与丑,善与恶 

六、拓展延升,探究小说结尾 
    好的作品的结尾,往往不是思绪的终结,而是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我们这篇《窗》也有一个精彩的结尾“他看到的只是一堵墙”读到这一结尾,你是不是受到了心灵的震撼? 
    学习方法:讨论法,让众多学生打开思路,各抒己见。 
1、想象一下,他当时看到这堵“光秃秃的墙”时的情形? 
   学法:写小文段,运用描写的方法。 
   明确:大致两种情形 
  ①良心受到谴责,内心自责,懊悔    
    小结:他受到了向善心灵的感化。 
  ②责怪靠窗病人撒谎 
    小结:无药可救,灵魂与肉体一起病入膏肓。 
2、假如,病房中又来了一位新的病人,那么原先那不靠窗的病人回怎样做呢? 
   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他会向以前那靠窗的病人那样给新来的病人描述虚幻的景色,以此来激励他活下去,用以忏悔,赎罪,这也算是他灵魂洗礼后进步的表现吧! 
   ②他什么也不会说,什么也不会做,只会呆呆地朝窗口望,因为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害怕新来的病人会像他一样为了靠窗位置加害于他。 
   ③他一直自责,内疚,病情越来越严重,在临死之前,把这件事告诉了新来的病人,以此告戒人们不能心胸狭隘,不能太自私,要关心别人,善待生命。 

七、人生启示 
    一篇富有哲理的小说会给人启迪,打开你的心灵之窗,可以看见你现在是怎样的一个人?若干年之后,再次开启你的心灵之窗,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学生发言,认清自己,要努力的向好的心灵发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也是在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目标。 
    小结:希望同学们能将此启示付诸于行动,完美自己。 


八、总结 
    如此一篇出人意料的小说,透过这扇窗,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美与丑。我认为只有纯洁的心灵,高尚的人格才能浇灌出绚丽多姿的生命之花,才能幻化出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幸福温馨的生活画卷;如果一个人灵魂丑恶卑劣,那么他看到的永远是荒漠,达不到真善美的境界。希望每一位同学都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学会关爱生命,关心他人,如此才能构建和谐的生活环境。 

九、作业     
    1、给课文续写一个结尾 
    2、对比阅读小小说《最后一片藤叶》 
       锻炼知识的迁移能力。 

十、板书设计 

  
           开端:关系融洽                  靠窗的病人: 热爱生活  热爱生命 
           发展:从“享受”到“困扰”                   关心他人  心灵美好      对比 
                                                        道德高尚                心灵之窗           
           高潮:见死不救                            
           
           结局:见到一堵光秃秃的墙        不靠窗的病人:嫉妒心强   自私        人性美与丑 
                                                         卑劣丑恶   无情 
        情节围绕“窗”写 

教学后记:这堂课通过以教师为主导,授以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把思考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通过学生、文本与教师三者的交互对话,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够清楚的把握小说的主题及小说写作方面的特色,并在作文中能够借鉴。另外学生在情感上也受到了陶冶,有利于正确的价值关的形成。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泰格特《窗》中考题(山东省东营卷)
泰格特《窗》ppt课件(18页)2
泰格特《窗》教学设计12
泰格特《窗》教学反思
泰格特《窗》课堂实录3
泰格特《窗》ppt课件(18页)
泰格特《窗》导学案
泰格特《窗》阅读练习及答案
泰格特《窗》ppt课件(9页)
泰格特《窗》ppt课件(10页)
泰格特《窗》教案11
泰格特《窗》ppt课件12
以窗为话题的作文(3篇)
泰格特《窗》教案9
泰格特《窗》教案8
泰格特《窗》ppt课件11
《窗》教学反思(2篇)
泰格特《窗》ppt课件10
泰格特《窗》教案7
泰格特《窗》续写
泰格特《窗》教案6
泰格特《窗》原文阅读
泰格特《窗》ppt课件8
《窗》续写(4篇)
泰格特《窗》ppt课件7
苏教版《窗》教案5
泰格特《窗》说课稿
泰格特《窗》mp3音频朗读
苏教版《窗》ppt课件6
《窗》课堂实录及点评
打开“窗户”说亮话——谈多媒体技术在小说《窗》中的应用
《窗》单课淘金练习
泰格特《窗》ppt课件5
《窗》思考练习
《窗》例题分析
《窗》课后练习
《窗》重点分析
《窗》ppt课件4
《窗》ppt课件3
《窗》ppt课件2
《窗》教案3
《窗》教案2
《窗》教案1
《窗》教学实录
苏教版《窗》ppt课件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