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我儿子一家》教案3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7-17


     我儿子一家 


  一、教法建议 
抛砖引玉 
  1.本文是一篇典型的散文。说它典型,就是它突出地体现了一个“散”字:材料散,语言散。在选材上,几乎选取了家庭生活中所有生活琐事,五花八门,面面俱到,但来却没有零乱之感。为什么呢?原因就是:它的每一个琐碎的材料都被一根线贯串着,这根线就是“情趣”二字。“情趣”是这篇文章的灵魂,它像串珍珠样,把一个个具体、生动、风趣的材料贯串起来,使全文浑然一体。 
  除了一条灵魂线索之外,本文还有一条线索,那就是“我的所闻所见”。文中几乎每一件事都是我亲耳所闻(有的是长大后听父母讲述的)或亲眼所见,读来亲切自然,可信感强。 
  把握了这两点之后,本文就容易理解了。在授课过程中,要首先让学生体会这两条线索,要准确把握,整体把握。为了直观起见,可以通过下面一个图表把两条线索和文中主要材料体现出来,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我儿子一家》的行文线索








 我出生时的家庭琐事
 情


 所






 妈妈做恶梦
 情


 
我两岁时的一件小事
 妈**学习与休息
 
与作家们交往
 教学“学玩”
 
午休
 长大也和妈妈住一起
 
与客人共坐
  
 

  2.本文语言口语化。因为本文是出自一个五岁孩子之口,所以朴实、生动、有趣,是它的一大特点。如:“每适我淘气,父亲老是摇摇头;‘若是女孩就好了。’”别人问我是谁家的孩子时,我立即应声:“诗人舒婷的儿子。”妈妈唏嘘好几天,常常警醒地摸我的脑袋,似乎试探它能不能硬过板车的把手。”“我下了决心,干脆不讨老婆算了。”等许多类似的句子,都生动地体现出童心、童趣,令人耳目一新,为之感动。
  关于语言的这个特点,要通过多读来体会。多读应是讲授本节课的主线。多读也应是讲授自读课文的原则。
  3.本文作者是舒婷,但文章却是让“儿子”作第一人称,这种写法比较特别。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在授课过程中要启发学生认真思索,如果把“儿子”换成第二人称。“妈妈”(作者)换成第一人称,其效果会如何?可先让学生针对某些段落尝试转换,体味效果与原来的不同之处,再理解让“儿子”作第一人称的好处。
  4.作者“剪辑”了十来个家庭生活“镜头”,组合在一起,每个镜头都相对独立而又有机结合,丝毫没有割裂之感,原因是什么?在阅读过程中认真体会。
指点迷津
  一、重点:
  1.体味理解“散”的材料通过“线”(散文的“神”,即散文的主题)有机组合的方法。
  2.认真把握本文的线索。
  3.学习本文生动、风趣、口语化的语言。
  二、难点:
  本文“人称错位”的写法和作用。
  三、重点词语:
  颓然 面面相觑 衣冠楚楚 衣冠禽兽
  警醒 守株待兔 唉声叹气 垂头丧气
  唏嘘 可怜巴巴 居高临下 高屋建瓴
  二、学海导航
  学法指要
  1.大声朗读课文(5分钟),概括回答:
  本文共写了几件事?(用几个字或一句话概括)
  提示:
  (1)妈妈坐月子:①妈妈好胃口 ②“胎”教
  ③爸爸“嫌”我是男孩儿 ④起名字。
  (2)妈妈是灯泡厂的 (3)背作家姓名能得大奖
  (4)爸爸的鼾声 (5)家中来客
  (6)妈**“三怕” (7)脑袋与板车把手
  (8)熄灯前与熄灯后 (9)妈妈“怕”爸爸
  (10)一个孩子和五个孩子 (11)唐阿姨的猫死了
  (12)“学玩” (13)长大不讨老婆了
  本文共写了十三件事。
  2.哪些是详写?为什么要详写?
  提示:(1)妈妈坐月子;(2)熄灯前与熄灯后;(3)“学玩”;(4)爸爸的鼾声是详写。这些之所以详写,是因为最能突出表现主题。
  3.速读课文(两分钟)回答:
(1)写的是哪一类的呈?这些事有哪些共同特点?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得起来?举例说明。
  提示:本文写的都是家庭生活琐事。这些事的共同特点是:充满情趣。反映了“我”的家庭生活和谐的情趣。
  例如:①写“妈妈好胃口”时,作者用了一个传神的词“刮”,说“她把碗底刮得干干净净,还问‘有这么好吃的东西吗?’”这样就把妈妈坐月子的痛苦渲染得乐观、开朗、生动有趣了。
②写爸爸听说妈妈生了个男孩儿时,“颓然”应声“糟了!”姨姨气急,说“哪怕养出个蟑螂来,你都该叫好极了!”突出了十足的家庭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儿。爸爸的“颓然”是“半真”“半假”,姨姨的“气急”是“半假”“半真”,读后让人忍俊不楚,因为文章是那样的轻松活泼。
③写客人问我“是谁家的孩子”时,我答“诗人舒婷的儿子”,刻画了孩子可爱的“稚气”;写奶奶“喜滋滋发布新闻”,反映了孩子的“自豪”心理,写“爸爸妈妈一听面面相觑”,生动地反映出孩子与父母心理的强大反差。写妈妈说她在“厦门灯泡厂”工作,“我牢牢记住了”,“兴冲冲”向妈妈报告“我们班有两个小朋友的妈妈和妈妈同厂”,更是把妈**不爱扬名和孩子的天真刻画得活灵活现。
④写“交通事故”时,说“妈妈唏嘘了好几天”,“常常警醒地摸我的脑袋,似乎试探它能不能硬过板车的把手”,更是生动、幽默得让人流泪,妈**细腻的爱,“我”的天真和富于想象,表现得惟妙惟肖。
⑤写妈妈教我“学玩”,为我踢足球做“陪练”,爸爸“忍不住出现在阳台上”,“居高临下”地把妈**“脚法”批评得“一无是处”,写出了家庭生活其乐融融,让人感到家庭生活的美好,活着的美好。
⑥写“我下了决心,干脆不讨老婆算了。”逼真地写出了“我”的天真无邪和对妈妈、对家庭深挚的爱。
文章每一件事都充满情趣。
  (2)由(1)可以看出,这篇散文的“散”的材料,是通过一个什么线索贯患起来的?
  提示:“情趣”是这篇文章的线索。文中处处突现情趣。通过对家庭生活情趣的记述,反映作者对家庭的爱,对生活的爱,对人间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情趣”二字把“散”的材料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了。
  (3)想一想,除了“情趣”这条主线之外,还有没有另外一条线索,这篇文章记述的事件是谁观察到的?这是否有助于找到另外一条线索?
  提示:这篇文章的所有事件都是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发生的,是我的亲闻亲见。所以“所闻所见”应是文章的另一条线索。正是由于我的亲闻亲见,才使事件那样生动,真实可信。
  (4)“所闻所见”这条线索对于有机地组织材料有什么作用?
提示:文章作者“剪辑”了十多个家庭生活“镜头”这些镜头都相对独立,作者在写作时有时也没有着意安排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过渡。但我们读来并无割裂之感,而是很自然,很顺畅。这除了“情趣”主线的贯串作用外,“所闻所见”这条线索也起了重要作用。
因为每件事都是通过“我”发生的,我是第一“证人”,所以真实可售。无论讲哪一件事,都无需着意过渡。
  4.这篇文章语言有什么特点?试举例说明。
  提示:因为文章以一个五岁孩子的眼光和身份写的,所以口语化,天真、生动、活泼、新颖是其重要特点。这是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当然这个世界就是清新的,美好的,纯真无邪的,而又天真有趣的。
例如:说“我兴冲冲地向妈妈报告:‘我们班有两个小朋友的妈妈和妈妈同厂’”;说“妈妈唏嘘了好几天”,“常常警醒地摸我的脑袋,似乎试探它能不能硬过板车的把手”;说我爸爸、奶奶和我争着同妈妈说话,“直到我双手将妈**脸扳向我为止”,写“妈妈不服气,说她这是休息,她不能‘守桌待诗’。我说妈妈了,是守株待兔”等等。还有许多许多语言都有这个特点。学习本文,要认真领会,并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在写作中运用。
  5.文章作者是舒婷,儿子却成了第一人称,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如果把人称改一改,让作者(文中的妈妈)做第一人称,儿子做第二人称,效果会如何?试改文章第3段,把改前与改后的表达效果比较一下,看哪一个更好。
  提示:这样安排便于把文章写得生动有趣。因为孩子的眼光和笔法与成年人存在很大不同,孩子有孩子的特点和优势,作者正是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特点和优势,使得文章生动、活泼、天真、风趣。如果改换一下人称,表达效果会大不相同。
  改写第3段:
  我(妈妈)的体质不好,怀孕时又吃了那(这)么多苦头,所以儿子(我)出生那天来了不少亲友看望我 (她)。我妹(姨姨)从门缝窥见儿子(我)被倒拎着,大喊:“是男孩!”我丈夫 (爸爸)颓然应声“糟了!”我妹妹(姨姨)气急:“我姐姐千辛万苦,哪怕养出个蟑螂来,你都该叫好极了!”每逢儿子(我)淘气,我丈夫(父亲)老是摇摇头:“若是女孩就好了。”
  人称改过之后,原来的风趣、幽默、天真,活泼味儿荡然无存。一切都成了实实在在的,读来感觉沉重。“我”是那么苦恼,“我丈夫”不通情理,没有人情味儿。“我妹妹”那么蛮横。这样一来,文章原来的特色全没有了。
  6.归纳总结。
①文章线索,②文章主题,③文章语言特点,④文章人称的妙换。
  提示:让学生归纳,不再赘述
  7.辨析词语。
颓然:颓,tuí委靡;形容败兴的样子。
警醒:警戒醒悟。
唏嘘:xī xū 哭泣后不自沉地急促呼吸;抽搭。
面面相觑:觑,qù偷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到相望着,都不说话。
衣冠楚楚:形容穿戴整齐、漂亮。
衣冠食兽:穿戴着衣帽的禽兽,指行为卑劣,如同禽兽的人。
守株待兔: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唉声叹气: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
可怜巴巴:形容可怜的样子。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高屋建瓴:瓴,líng盛水的瓶子;在房顶上用瓶子往下倒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舒婷《我儿子一家》原文阅读
《我儿子一家》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我儿子一家》突破难点能力训练
《我儿子一家》教案2
《我儿子一家》课件1
《我儿子一家》课件
《我儿子一家》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