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巨翅老人》教案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6-17


《巨翅老人》教案  
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一、从小说的情节构思、人物塑造、环境描写入手体会作品的深刻含义。
二、了解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特色。
【教学设想】
一、梳理情节后,以把握巨翅老人的形象特点和身份确认为重点,以体会小说中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和批判为难点,引导学生一起参与课堂讨论。
二、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落实基础知识,注重积累。
二、梳理小说情节。
三、分析小说中巨翅老人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预习环节的反馈
1字词的积累(以在课文中出现的次序为序)
瘟疫蠕动妨碍老态龙钟精辟(多音字的字音字义辨析)
拂晓鹞鹰不胫而走震撼栖身巢穴肚脐眼
惩戒相形见绌(与“笨拙”的“拙”的辨析)
慰藉(多音字的字音字义辨析)回光返照若无其事
注:加点字为字音字形字义方面应着重关注的。
2文学常识的积累(由学生搜集资料,在课堂上交流,教师补充明确知识点)
讨论问题(初步感知):以前接触过马尔克斯的作品吗?读完小说后的感性印象如何?
学生交流。
教师明确:
(1)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拉丁美洲小说界涌现出的一个流派,20世纪60年代成为拉美小说创作的主潮。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深深植根于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古老的印第安神话传说、原始宗教观念与习俗等),表现拉美人民苦难的历史与现实,探索民族的未来与出路。艺术上则在现实描绘中引入大量超自然因素,带有鲜明的“魔幻”色彩和地域、民族特色。
(2)马尔克斯——加布里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8出生。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学生年代,喜读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科幻作品,醉心于奥地利作家卡夫卡和美国小说家福克纳的小说。1967年,他发表长篇小说《百年孤独》,引起轰动。1972年,出版中短篇小说集《纯真的埃雷迪拉》。作家的另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是《家长的没落》,成功塑造了一个军事独裁者形象。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3)以马尔克斯为代表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对我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小说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莫言小说中传达出的神秘、超现实的色彩。
二、把握小说情节
小说按情节发展可分为三个部分。(学生交流,为了课堂教学的方便,明确统一下来)
第一部分(1—2段),写巨翅老人降落人间。
第二部分(3—12段),写镇子里的人们对巨翅老人的态度。
第三部分(13、14段),写巨翅老人飞离镇子。
三、巨翅老人形象分析
1巨翅老人的形貌特点是怎样的?(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找到关于巨翅老人外貌描写的语句)
小说对巨翅老人的外在形象给予了详尽、确切的描写,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一位十分年迈的老人,他嘴巴朝下伏卧在烂泥里,尽管死命地挣扎,依然不能站起,因为有张巨大的翅膀妨碍着他的活动。”(第1段)
“老人穿戴得像个乞丐,在剃光的脑袋上仅留有一束灰发,嘴巴里剩下稀稀落落几颗牙齿,这副老态龙钟浑身湿透的模样使他毫无气派可言。那对兀鹰似的巨大翅膀,十分肮脏,已经脱掉一半羽毛,这时一动不动地搁浅在污水里。”(第2段)
“在惊慌的鸡群中倒很像一只可怜的老母鸡”,“从近处看他完全是个人:他身上有一种难闻的气味,翅膀的背面满是寄生的藻类和被台风伤害的巨大羽毛,他那可悲的模样同天使的崇高的尊严毫无共同之处”。(第3段)
“……他的翅膀,竟然在这完全是人的肌体上长得那么自然。”(第10段)
关键词——“巨大的翅膀”“老态龙钟”“肮脏”“可悲”
2巨翅老人有怎样的言行?(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小说一二部分,找到相关的语句)
“用一种难懂的方言但却是一种航海人的好嗓音回答他们。”(第2段,与贝拉约夫妇见面)
“他躺在一个角落里,伸展着翅膀晒太阳,四围满是清晨来的那些人投进来的果皮和吃剩的早点。当贡萨加神父走进鸡笼用拉丁语向他问候时,这位全然不懂人间无礼言行的老者几乎连他那老态龙钟的眼睛也不抬一下,嘴里只是用他的方言咕哝了点什么。”(第3段)
“在这个临时栖身的巢穴里,他把全部时间用来寻找可以安身的地方……可他却突然醒过来,用一种费解的语言表示愤怒,他眼里噙着泪水,扇动了两下翅膀,那翅膀带起的一阵旋风把鸡笼里的粪便和尘土卷了起来,这恐怖的大风简直不像是这个世界上的。”(第6段)
“天使对这个孩子也同对其他人一样,有时也恼怒,但是他常常是像一只普普通通驯顺的狗一样忍耐着孩子的恶作剧,这样一来倒使埃里森达有更多的时间去干家务活了。”(第10段)
“不再受约束的天使像一只垂死的动物一样到处爬动……最后一年冬天,天使不知为什么突然苍老了,几乎连动都不能动,他那浑浊不清的老眼,竟然昏花到经常撞树干的地步。他的翅膀光秃秃的,几乎连毛管都没有剩下。贝拉约用一床被子把他裹起来,仁慈地把他带到棚屋里去睡。直到这时贝拉约夫妇才发现老人睡在暖屋里过夜时整宿地发出呻吟声,毫无挪威老人的天趣可言。”(第11段)
关键词——“费解的方言”“愤怒”“忍耐”
3巨翅老人这样的形象特点符合天使的传说吗?
(1)要求学生用100字左右描绘出自己心中的天使的形象。(随堂完成并交流)
(2)粗略介绍有关天使的知识。
在基督教传说中,天使是由上帝所造的专门事奉他的精灵,圣经里多次提到,天使显现在人的面前,说:“我是上帝差遣来的使者。”上帝差遣他们是为了向人间传达上帝旨意,帮助那些需要拯救的人。邪恶的精灵即是恶魔。有些天使以人的形象出现,也有的天使同时具有人、老鹰、狮子和牛的形象,也有的生有翅膀。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中表现的天使大多是有翅膀的天真烂漫的小娃娃。
(3)在小说中,镇子上的人们对巨翅老人的身份有哪些猜测?你怎样看?
巨翅老人是海员、天使还是怪物、魔鬼,人们为之猜疑不定,这样的猜测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4巨翅老人降临人间后,受到了镇上人们怎样的“礼待”?
讨论,明确:
女邻居认为他是一位天使,“肯定是为孩子而来的,但是这个可怜的人实在太衰老了,雷雨把他打落在地上了”。
接着是人们的否定,认为“当代的天使都是一些在一次天堂叛乱中逃亡出来的幸存者”。——否定了天使的圣洁,也就否定了对一切美丽事物的虔诚向善之心。
关键词:“圈在铁丝鸡笼里”“戏耍”“俘获”“观看”“收取门票”“拔他的羽毛”“投掷石头”“用在牛身上烙印记的铁铲去烫他”……
5巨翅老人最后飞离了小镇子,他一共在镇子上呆了多长时间?(督促学生更细地阅读小说)镇上的人们对他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讨论,明确:
(1)巨翅老人刚到镇子上时,贝拉约夫妇的孩子刚刚降生,等巨翅老人飞离时,孩子已经上学了。
(2)形形色色的人们蜂拥而来,“似乎那并不是什么神的使者,而是头马戏团的动物”,“对这个俘虏的前途作着各种各样的推测”,“以至于不得不派来上了刺刀的军队来驱散都快把房子挤倒的人群”,造成了一场“震撼地球的动乱”。贝拉约夫妇趁机大发其财。但当人们找到新的娱乐对象后,仍然被囚禁在鸡笼里的天使受到了冷落,贝拉约夫妇在发财后早已嫌恶巨翅老人,“埃丽森达经常生气地大叫自己是这个充满天使的地狱里的一个最倒霉的人”。
6巨翅老人的形象分析。
讨论,明确:
是不是天使,在小说中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位巨翅老人,他年迈孤苦、衰弱无力,面对凌侮,他痛苦地忍受、承担。阅读中,我们的情感已然滑向这个弱者身上,小说中的描写触动读者的悲悯情怀。
四、思考作业
小说的情节设计有什么样的艺术表达效果?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一、对小说中社会环境的分析和思考。
二、对魔幻现实主义小说艺术特色的体会和把握。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交流思考作业
小说中设计了一个巨翅老人降临人间的情节,我们可称之为“天使落难记”,这样的构思与写一个病弱需要救助的老年人或乞丐来到镇上相比较,作者想要实现怎样的艺术表达效果?
学生交流。
教师明确:
1闪烁着魔幻色彩的故事情节,带出了一个神秘、虚幻的镇子上的人物风情,扩大了作者再现生活的视野。在两个巨大翅膀的“荫庇”下,到贝拉约家围观的好奇者之多、之形形色色,以及流动杂耍班的蜘蛛女孩和一切奇异怪诞的人或事都具有了存在的空间。
2使读者在阅读小说时,对现实的世界产生巨大的陌生感和困惑,这种心理感受驱使我们仔细体味小说里的世界可能存在的合理性,进而去挖掘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意蕴。
二、把握小说怪诞表层下的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和反思
巨翅老人降临的是怎样的一个世界?
讨论,明确:
首先是恶劣的自然环境:连降大雨,螃蟹满地,瘟疫横行,海天苍茫,一切黯淡凄凉。
其次是无聊猎奇、病残不正常的人群,以及种种庸俗、丑恶、荒诞的怪现象。比如,神父辨别巨翅老人身份的依据以及为此与教皇的通信情形,杂耍班里的杂技学员长有蝙蝠翅膀,还有那些病人们,计算自己心跳数目的妇女,受星星噪音折磨整夜失眠的葡萄牙人,无可救药的梦游症患者,尤其是那位蜘蛛体形的少女,更是大大增加了作品的怪异色彩。
这一切给读者的感觉是压抑的、悖谬的、荒诞不经的,天使的到来也不能使这个世界有所改变,相反,天使反倒做了一次被人消遣娱乐的对象。
对巨翅老人而言,人世间无异于群魔乱舞的地狱。
三、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
1982年10月2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马尔克斯,授奖的理由之一是这样的:
“他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天地,即围绕着那个由他虚构出来的马孔多小镇的世界。自五十年代末,他的小说就把我们引进了这个奇特的地方。那里汇聚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作者的想象力在驰骋翱翔:荒诞不经的传说、具体的村镇生活、比拟与影射、细腻的景物描写,都以新闻报道般的准确性再现出来。”
1你认为瑞典文学院的授奖辞是从哪几个方面高度评价马尔克斯的创造价值的?
关键词:
(1)奇特、不可思议的奇迹、荒诞不经的传说——魔幻性
(2)最纯粹的现实生活、细腻的景物描写、新闻报道般的准确性——现实性
2结合《巨翅老人》这篇小说,谈一谈你是怎么理解这段授奖辞的。
讨论,明确:
(1)对人间世界的丑恶、虚伪的描绘极尽夸张、嘲讽之能事,借助离奇的幻想,将现实与梦幻交织,造成“魔幻”的艺术效果。
(2)同时,一些细节处的描写又是逼真、详尽、确切的,如对于巨翅老人的虚弱衰老的刻画,对于自然景色的描摹。
(3)魔幻境界无时不在影射和暗示着作者要表达的他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和批判。小说中的镇子,让人联想到《百年孤独》中的马孔多小镇,恶劣的环境、怪诞的人和事,难道不正象征着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灵魂的孤独和精神的扭曲吗?而最后巨翅老人的飞离镇子,似乎也传达出对这个人间世界的否定,他要去寻求一个美好的理想世界。
(4)对自己民族的历史和现状的反思、反省和批判,对人的生存状况、人的精神世界的关注,是任何一个伟大作家的作品所必备的品格。
四、作业
拓展阅读:
1阅读《百年孤独》的第一章,感受马尔克斯的作品魅力。
2比较阅读:读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体会我国当代作家的作品中的“魔幻”色彩。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巨翅老人》读后感(2篇)
《巨翅老人》教学参考
《巨翅老人》ppt课件2
《巨翅老人》ppt课件1
《巨翅老人》教学设计3
《巨翅老人》教案2
马尔克斯和《巨翅老人》
马尔克斯《巨翅老人》阅读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