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隆中对》教案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5-11-12


自读要求 

1.学习古人按一定顺序说理论事的方式。 

2.  掌握文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中心人物的方法。 

3.通过诵读品味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诸葛亮怎样提出自己的策略? 

2.诸葛亮为什么提出这样的策略? 

(解说:语文学习的目的,不应仅仅停留在“知”的基础上,更重要的在于让学生提高能力,学以致 用。通过本文学习,指导说理方法, 提高思维能力。); 

[自读程序] 

一、备读,内引激趣 

1.以中国古代智者谋士的故事引出诸葛亮,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生交流自己从文学作品、民间传说、影视戏剧中了解的诸葛形象,可讲故事,可说成语,可谈典故,为下一步自读做好充分准备。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对照注释疏通词句,了解文章大意。 

2.通过自读,基本熟悉文章的内容。 

3.师生同读,通过范读、齐读,规范字音、句读、语气。 

三、诵读,思考问题 

1.根据课后习题一,明确自读要求。 

2.学生诵读,全面理解文章内容,并用原文回答问题。 

四、品读,探究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解难,鼓励学生对一些重点语句进行探究,品味,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交流,为进一步探究做好准备。 

2.设置问题,进一步交流:你如何评价诸葛亮,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五、研读,比较延伸 

参考问题: 

1.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形势的,他怎样一步步通过说理提出策略的? 

明确:天下形势——对曹操,不可与之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对荆、益二州,可夺之。三步走战略——主攻荆州;夺取益州;联吴灭曹,统一全国。 

2.既然是写诸葛亮,为什么要花笔墨写徐庶、张飞、关羽等人? 

明确:对诸葛亮言行的描写,既有正面的,又有侧面的,使人物形象丰满。徐庶有引出情节的作用,关、张二人又埋下伏笔。 

3.本文对我们写作文有何启发?自由发表看法。 

4.鼓励课后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种渠道,对文中涉及人物进行了解;阅读《三国演义》,研究“三步走”战略在小说中是如何演绎的。 

(解说:若想达到“缩小距离,贴近学生”的文言文教学目的,则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对三国故事和已有的文言文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使学生产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在诵读认知、体会感悟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必须充分引导学生在自我解读、产生认同感基础上对文章写作方法的掌握。为此,以上“自读程序”的设计力求突出学生参与、探究、发现的自读会读能力,力求达到师生平等、合作、和谐的教学效果。) 

[自读点拨] 

一、《隆中对》 

《隆中对》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的开头部分。标题为后人所加,有的选本亦题为《草庐对》。本文写的是刘备第三次到草庐时与诸葛亮的谈话。“对”,是下对上的回答,这里有“对策”的意思,指诸葛亮对刘备提出兴复大业这一问题作出的回答。诸葛亮的对策,为刘备规划了分三步走的切实可行的策略,是指导刘备今后若干年行动的纲领,后来成为刘备的国策。 

二、历史背景 

东汉末年,汉室倾颓,局势混乱,各地群雄割据,人才择主而事。汉室后裔刘备怀有兴复汉室之志,但势单力薄,无法与群雄抗衡。为实现统一大业,刘备广揽人才,筹谋大计。而此时诸葛亮“躬耕陇亩”,避世待时。刘备三顾茅庐,以诚纳贤,终于请得卧龙出山,并按照诸葛亮的意见开始了光复大业。 

三、“文眼” 

本文一开始简单地交代诸葛亮隐居隆中,继而点出他“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此句乃本文的“文眼”,全文围绕此句,安排悬念,引人人胜。文章先将“躬耕陇亩”与自比管、乐对比,设置悬念,而后以徐庶推荐,刘备“遂诣亮,凡三往”强化悬念。再引出俩人对答,通过诸葛亮提出的策略显示诸葛亮的高瞻远瞩和雄才大略,完成对诸葛亮形象的塑造。文章在起伏中推进,在矛盾中展开,刘备和诸葛亮的一问一答是本文中心,对话中提示两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更使文章生动严密。 

四、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从各方面描写诸葛亮这个中心人物,是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点。开头一段写诸葛亮隐居,从正面写他的不凡抱负;徐庶向刘备推荐,则是从侧面表现。刘备与诸葛亮问答的过程是从正面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和语言塑造形象,而刘备三顾茅庐,密谈后“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不悦后,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的回答,都从侧面表现诸葛亮的非凡才能。全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互相照应,使诸葛亮人物形象亲切可感,这是文章的成功之处。 

五、诸葛亮的策略 

诸葛亮虽“躬耕陇亩”,却对全国的形势了如指掌,对当时政坛人物如数家珍,可见其的确足智多谋。而他的规划和策略完全可以看作是严密的说理论事:首先他先分析曹操战胜袁绍,以弱制胜,指出曹操具有卓越才能,且已经“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国险而民附”,“以为援而不可图也”。然后基于对形势的分析,他规划了“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主攻地理位置重要“其主不能守”的荆州;第二步夺取“刘璋暗弱”的益州,以荆、益两州作根据地;最后,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实现消灭曹操进而统一全国的第三步计划。整个规划严密合理,这是非常值得学习的说理方法。 

(解说:“点拔”的目的在于导学。以上几个问题都是为了让学生阅读时真正掌握方法而应注意的重点,但这绝不能成为教师“讲深讲透”的依据。教学过程中,尤应鼓励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体验,自主解读,自主探究,自主发现,教师“点到为止”即可,而不能包办代替。) 

[自读思考] 

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思考答题。 

关羽号称神勇,但其种种作为却令人颇有些不解:降曹后斩颜良诛文丑,明知当时刘备在袁绍手下,却杀袁绍大将,等于将刘备推向虎口。华容道放曹,诸葛亮审时度势当然知道曹操不能杀,一旦杀了则北方群雄并起,又将陷入更大的混战,只有三足鼎立,方能给刘备以喘息之机。所以,诸葛亮明知关羽会因情放了曹操,而故意派他去还这个人情。但关键在于,关羽却不知其中奥妙,仅因个人恩怨就不顾大局。此后,又与黄忠争先,大意失荆州前的“虎女不嫁犬子”之类言论,都不能不说是与忠义仁相悖的。关羽虽然神勇,却骄傲居功,刚愎自用,最后只能败走麦城,并连带引发了张飞、刘备之死。蜀国从此元气大伤,再也无力与其他两大集团争衡了。每读至此,令人神伤。 

张飞勇猛暴躁,在刘氏集团中虽不起决定性作用,但他是刘备赖以牵制诸葛亮的最主要的制衡力量。 

诸葛亮最欣赏赵云,同时他也是赵云最欣赏的人。刘备长于心计,关羽傲物,张飞暴戾。赵云无法和他们肝胆相照,惟有诸葛亮智慧绝伦,是人中精华,深为赵云所信赖诚服。刘备虽然也对赵云恩宠有加,但他深知赵云是诸葛亮的人,虽放心让赵云去办任何事,但似乎并不把他当作兄弟。诸葛亮信任赵云,不管干什么,身边总带着赵云,连刘备去东昊招亲,诸葛亮也派赵云相随。他早已将一切计算得清清楚楚,安排得妥妥贴贴,而只有赵云能按他的旨意去行事,只有赵云会将他的锦囊妙计当作圣旨,关、张二人都不会。 

1.勾划出又段中与话葛亮相关的语句,谈谈你对诸葛亮的看法。 

2.依据阅读,你同意作者对关、张、刘、赵的评价吗?请任选其中之一,发表你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3.查阅有关资料,结合自己学习《隆中对》和阅读上文的体会,围绕“诸葛亮”这个话题,写一篇小论文或小随笔。 

(解说:“自读思考”采用与课文对比阅读的形式,既引导学生扩大阅读,又促使学生在自主阅读基础上,进行思维的延展训练,对学生探究式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答案 

1.关于诸葛亮的语句(略)。 

2.对诸葛亮的看法:只要能从“可敬”的角度答出其足智多谋,从“可悲”的角度答出不被刘、关、张三人信任,才华不能充分施展即可。 

3.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延伸思考,开展研究活动。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马说》《隆中对》阅读练习及答案
《隆中对》课剧本
《隆中对》《高帝求贤诏》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题)
《隆中对》复习资料
《隆中对》ppt课件(33页)
《隆中对》《出师表》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隆中对》阅读练习及答案
《隆中对》ppt课件(57页)
《隆中对》中考题(2016年甘肃省兰州市)
《隆中对》ppt课件(18页)2
《隆中对》ppt课件(16页)
《隆中对》教案13
《隆中对》ppt课件(31页)2
《隆中对》校本练习
《隆中对》导学案5
《隆中对》习题
《隆中对》ppt课件(37页)2
《隆中对》ppt课件(67页)
《隆中对》ppt课件(22页)
《隆中对》一课一练
《隆中对》ppt课件(37页)
《隆中对》ppt课件(31页)
《隆中对》ppt课件(38页)
《隆中对》重点字词句
《隆中对》导学案4
《隆中对》课后题及参考答案(详细版)
《隆中对》字词句练习
《隆中对》教学实录4
《隆中对》ppt课件(49页)
《隆中对》综合能力测试卷ppt课件(17页)
《隆中对》ppt课件(70页)
《隆中对》ppt课件(17页)
《隆中对》导学案3
《隆中对》导学设计
《隆中对》ppt课件(18页)
《隆中对》复习比较阅读题
《隆中对》学案4
《隆中对》《出师表》总复习
《隆中对》教学反思
《隆中对》ppt课件(29页)
《隆中对》ppt课件(27页)
《隆中对》ppt(48页)
《隆中对》古今异义
《隆中对》字词归类复习
《隆中对》重点词语归类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